探索《山海经》中异兽的起源,发现中华四圣兽的进化路线,从而找到灵肉合一的方法与线索。这就是齐铭定下的接下来的行动目标。
说干就干,齐铭立即行动了起来。
首先,就要观察对比所有的动物,找出它们与已知圣兽的共同点,观察它们的习性与变化,从而推断出圣兽的起源--这是齐铭定下的行动路线。
齐铭所能观察的范围,只局限于阿达的周边。
或许有着千里方圆,但对于地球来说,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无异于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想要窥一斑而知全豹,那可有着天象级的难度。但是这种难度,在齐铭的思考中却已经是最简单的了。
没有办法,齐铭只能再细化分解,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入手了。
首先,青龙应该生活在海洋里,目前还接触不到,以后探索青龙的同时,齐铭对鲲也很感兴趣。还想知道烛龙、应龙、螣蛇到底与青龙有没有关系?
白虎是哺乳动物,现在还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几乎无处可寻。
同样的,夔牛、天狗、狐、獬豸、狰等也类似。
麒麟、饕餮、貔貅、穷奇到底是个啥,还得有待研究。
玄武到底是蛇还是龟?这个可以仔细观察寻找一下。
朱雀明显是鸟类,现在正是观察的时候。这个应该是最为容易得了。
凤凰、大鹏、毕方等都是鸟类,而且后世的记载比较多,可以一体探寻。另外穷奇也有翅膀,是不是也有关系?
齐铭一一排列着,想找到一个最容易的条件开始观察。
始祖鸟、伶盗龙、霸王龙、小盗龙等后肢强大的恐龙,几乎都开始生长羽毛,看起来都有进化成为鸟类的可能。
伶盗龙是齐铭最为熟悉的恐龙了,那就从它开始好了。
伶盗龙是目前草原上翅膀使用最为灵活的恐龙之一。其他恐龙的翅膀张开时多为固定展开,作为滑翔翼使用。
特别是始祖鸟,虽然它的名字中有个鸟字,但其实它反而最不像鸟类。
在人类的20世纪,当首次发现始祖鸟化石时,我华夏科学家按照凤凰的形象对它进行了美化。
在齐铭的眼中,由于始祖鸟需要适应森林的生活,后肢已经严重退化,前后肢已无明显差距,这样有利于它们攀爬树木。
在狭小的树林间,过于宽大的翅膀如果扇动起来,往往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危险。所以,始祖鸟的前后肢都有翎羽,展开时并不是向后世所描绘的两对翅膀,而是像一张薄薄的飞毯,利用尾羽控制方向,在树枝间灵活的滑翔。
伶盗龙则不同,宽广的草原使得它们的翅膀有了更充分的功用。
为了能够滑翔到更远的距离,空中的伶盗龙会用力的挥动着翅膀,提供充足的升力。无论怎么观看,都像是一只大鸟在进行低空飞掠。
由此可以看出,伶盗龙应该最先进化成为真正的鸟类。当然,这只存在于旱季。雨季时,退掉羽毛的伶盗龙会变成草原上的狼群,凶狠而又狡诈。
尽管伶盗龙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齐铭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伶盗龙想象成凤凰。它太丑了,用它与凤凰相比,齐铭甚至觉得那是对“凤凰”两个字的亵渎。
“难道会是朱雀?”,齐铭咧了咧嘴,“还是太丑了。”。齐铭脑子里不自觉的冒出了“乌鸦”两个字。
是的,就应该是乌鸦,“乌鸦.....乌鸦?应该是金乌吧”。齐铭恍然大悟,第一个出现的鸟类不就应该是“金乌”嘛!
“对得上,绝对对得上。看起来,中国的神话故事并没有胡编。”齐铭得意的想着,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山海经》的神秘属性。
“金乌,金乌~~”齐铭呼唤着阿达,“太一,太一~~”,齐铭多么希望伶盗龙进化方向就是隐藏的密码。然并卵!
看来,还需要继续寻找。
齐铭的视线又重新回到始祖鸟的身上,那鲜艳漂亮的羽毛吸引着齐铭的目光。
“凤凰?朱雀?”齐铭一个个对比着,又不断地摇着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凤凰——百鸟之王;朱雀——四圣兽之一,始祖鸟缺少了威严,缺少了神圣。”。
是啊,看着始祖鸟在森林中飞速的滑行着,捕捉着一只只小兽,看似优雅,但又有一种小市民的匆忙与市侩,这与齐铭心目中的神兽、圣兽相差太远。
“威严,神圣?”齐铭猛地想起了霸王龙。“是啊,凤凰只能也必须是霸王龙呀!”,那艳丽的羽毛,那高大的身躯,那长长的尾羽,那宽阔的翅膀,那庄重的王冠,怎么看,都是妥妥的百鸟之王啊。
虽然那笨重的身躯暂时还无法飞行,但进化方向已经明确指向了鸟类。只要它飞上了天空,谁敢与它争夺“百鸟之王”的称号!毫无疑问,霸王龙就是凤凰的祖先!
再次的确认让齐铭异常兴奋。然而,阿达仍无反应!
“没关系,再接再厉!”齐铭充满了信心。
但是,接下来的工作就毫无头绪了。
朱雀到底是谁?始祖鸟到底进化成啥?根本无从下手。
秋去冬来,草原的冬季悄然到来。
其实从绝对温度来说,草原上的冬天并不是十分寒冷,只是昼夜温差极大。
夜里,在寒冷的北风吹拂下,水塘里能结成足够伶盗龙行走的冰层。而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又会迅速的融化。
但是要知道,绝大多数恐龙可是冷血动物啊,这样的低温,也足以造成巨大的伤害了。
冬季的草原更加的荒寂,只是在水边还保留着一丝生机。
由于水具有着不可思议的热容量(自然界中,水的热容量远高于其它常见物),是气候的天然调节剂,越大的水体,越能调节温差的变化。所以,冬季的水塘边几乎就成了留守动物们的聚居地。
阿达所在的群落也已经迁居到一处较大的水塘岸边,首领带着群落每日里忙碌着。划地盘、找食物、交配繁衍,这都是伶盗龙群落的头等大事。
冬季的草原充满了艰辛与危险。
争抢地盘的群落战争、被捕猎物的临死一击、甚至族群内普通的打架斗殴,都有可能造成伤亡和减员。
一处小小的伤口,往往就会使得一只成年伶盗龙持续的虚弱,很可能就会在某个寒冷的夜晚一睡不起。
挺过严酷的冬季,每个伶盗龙的群落都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老弱成员被裁汰。
阿达的捕猎技巧并不高明,陆地上的狩猎它参不参与作用不大。所以,阿达队伍搜寻食物的主要方向是水塘的潜水处,鱼、虾、鲎、螺、菊等都是它们收集的食物来源。
陆生动物想在水中觅食,智慧比技巧明显要重要的多。当然了,水里的危险并不比陆地上小,阿达的小队也是在不断地减员当中。
阿达最近有些莫名的兴奋,它好像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大海”这个词汇经常影响着阿达的思绪。别的恐龙当然不会有“海”的概念,阿达是特殊的。
阿达的思想变化,使得正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的齐铭兴奋异常。
齐铭的工作进展已经停滞了好长时间了,鸟类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瓶颈,但是其他动物又观察不到,这使得齐铭的情绪有些低落。
最近以来,齐铭不断的联系阿达,希望阿达能向更远方行走,以便于自己更好的工作。然而,阿达对他的探知毫无反应。
阿达的状态很是奇怪,你明明知道它的所思所想,你明明知道它知道你正在联系它,你明明知道它知道你知道它的所思所想,什么都知道,但你就是知道它就是不知道你,对你没有任何反应。
齐铭之所以兴奋,是因为阿达终于有了一丝变化。特别是对于“大海”的向往,使得齐铭认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丝希望。这一丝希望并不是对观察区域扩大的高兴,而是齐铭认为自己的努力,终于对阿达有了一点影响。别的什么都是次要的,这一点影响才是一直以来齐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幸福来的有些突然,陷入瓶颈当中的齐铭决定对行动计划做一些调整。
首先,在观察区域没有进一步扩大之前,对比寻找工作先暂时停止一段时间。
取而代之,短期的主要工作改成用思维建立与阿达的联系,不断的用各种信息去感知阿达、影响阿达,集小影响为大影响,从而达到最终的灵魂回归、灵肉合一。
齐铭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阿达的身上。
通过对影响阿达的信息的对比,他发现阿达对“大海”最感兴趣。所以齐铭不断的强化着“大海”的概念,想着海天的辽阔,想着海水的温暖,想着海中食物的丰盛,想着一切海的美好,希望能放大阿达心中那丝海的思绪。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进展缓慢,但是齐铭明显感知到了阿达对大海的向往越来越重。这说明齐铭的方向找对了,最近的工作卓有成效!
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齐铭坚信自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