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湾院内,明明一大堆人,却十分静逸,刚才发生的事,对大家的冲击有些大。
一家小小的茶肆,看起来不过就是一群妇孺以之谋生,徒然间就变出了一支军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好像还是合理合法的军队。
而茶肆的主家,似乎还有一些了不得的背景,居然是个大军头,这就让人更难理解了。
谁不知道,虽然大宋历来以文制武,武人在朝廷上没什么发言权,但大宋的安危存亡又确实是靠武人们来维持的,所以朝廷对军将们的待遇向来优厚无比,这也是太祖杯酒释兵权留下的传统,军头们交出独立兵权和政治地位,得到更多的荣华富贵。
直白的说,军头们都很有钱,而且还有许多来钱的门道,吃空饷喝兵血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就不说了,更来钱的是役使兵丁给自己做工,参与国家专营的垄断生意,特别是边贸榷场,并且还免税。
这姜家也好,陈家也罢,既然能执掌一军,虽然是基本没啥战斗力的厢军,却也等于手下有一万多国家发工资的工人,想发财还不是简简单单?
何至于要自家女儿出来抛头露面做小生意?
许多人都觉得太奇怪了,脑中都在思索着这里面的缘由。
而刘维桢却似乎抓到了一些思路,有些明白为什么家中一定要自己娶姜家女儿了。
那边,徐公子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不甘心,而且就这么灰头土脸的退缩,实在太丢人了,现场这么多人,传出去之后,自己将来怎么混?
心中算计了一番,若是说服高知县,他这三十多个衙役弓手,加上自己这边十几个壮汉仆从,怎么也没道理输给对面二十个小崽子吧,至于那六把弩
意图将御营前军收为己用的苗刘二人,便用朝廷的名义,要把张俊调走,把军队指挥权转交给陈思恭。
陈思恭之所以会被选中,也是因为他在军中拥有的声望足以服众,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命,这个表态使得御营前军免去陷入内部斗争分裂,而御营前军正是日后平定这场叛乱最重要的一支武力。
随后,各路大军集合于平江,张浚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向杭州进发,讨伐苗刘。
陈思恭率领的水军作为先头部队,前往杭州,目的是防止苗刘二人挟持高宗等皇族通过钱塘江从海上逃离。
他到达临平后,率军与叛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
平叛很顺利,只打过这一场遭遇战外,并没有遇到什么有力抵抗,等大军到达杭州时,苗刘二人就怂了,带着嫡系军队弃城逃跑。
陈思恭带着部队,最先进入了临安,面见了惶恐不安中的高宗,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劫后余生的赵九妹在激动之下给立下救驾大功的陈思恭许下重赏。
事后,高宗大肆封赏平叛功臣,比如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为护国夫人。
但是一连串的封赏名单中,陈思恭并不显眼,只得了个御营后军统制、浙西宣抚使,依旧率水军镇守于吴江县。
至于这世职都指挥使怎么来的,大约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了,总之不会假就是了。
喜欢不宋请大家收藏:()不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