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小说月报》杂志社。
“俞主编,这次我们《小说月报》可算是压了其他杂志社一头了。”
袁华看着各地传来的最新期《小说月报》销量,朝着主编俞锋大声的喊着。
“是啊,杂志都销售光了,都传来要求加刊的的请求了,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吧。”
“对呀,这可多亏了那篇《山楂树之恋》呢,这下咱们可好好的出了个风头了。”
其他编辑都在高兴的讨论着,每个人都是得意洋洋的,脸上充斥着笑意。
毕竟,编辑和作者都是一荣俱荣的存在,更别提他们还这么果断的给一位第一次投稿的新人作家提供了一期双刊,还成功突破了历史销量记录,这不就更能体现他们《小说月报》编辑部慧眼识珠嘛。
他们不禁用敬佩的目光看向了主编俞锋,毕竟是他拍板决定出一期双刊的决定。
俞锋迎着他们的目光,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抹笑容。
“俞主编,我们要不要同意加刊的请求呢?”
看着大家都处于兴高采烈的状态,夏末心里也十分的高兴,但还是念着正事,向俞锋询问起是否要同意地方要求加刊的请求。
“加,当然要加刊,这没有理由不加的。”
俞锋笑着点头,批准了加刊的请求。
“好!哈哈哈——”
编辑们都大声欢呼起来。
“诶,最近那些文学杂志都对《山楂树之恋》的点评,你们看了没。”
众人欢呼过后,大家开始议论纷纷的聊起秦平安和《山楂树之恋》在文坛造成的影响。
“肯定看了,那些青年文学批评家们说的可真不错啊,我都没想到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解读,去分析,我都只顾着看‘老三’跟‘静秋’的爱情去了。”
“你呀,不过确实,我看的时候也只顾着哭去了,没想过那么多。”
“就是就是,不过,那‘伤痕文学’也确实是值得批判一下了,就是去山上乡下过了几年百姓的日子,回来后就一直愤愤不平的在那抨击社会,百姓们天天这样过那又怎么说。”
“诶,慎言,‘伤痕文学’揭露的社会现象的本质也是好的,让大家都能知道百姓们过的并不好,这样也更能发现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嘛。”
袁华听见那个编辑的话,不由得出声反驳了一句。
“知道了,是我思想偏激了。”
那个编辑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果断回道。
“诶,老袁,你前几天不是去找秦平安约稿嘛,怎么样,成没成?他是不是跟小说里的老三一样英俊?”
旁边的编辑有些好奇的对他询问着。
夏末也把目光转向了他,好奇的看着。
只有俞锋看着手下编辑们好奇的看向袁华的模样,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继续审阅着手里厚厚的稿件,自从秦平安的《山楂树之恋》发布后,《小说月报》收到的新人稿件是越来越多,有关爱情的文章也是与日俱增,质量参差不齐,编辑们每天审稿花费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了。
袁华环视着周围的编辑们,笑了笑,他回来后并没有跟其他人谈过这件事情。
他往俞锋的方向看了眼,发现他已经坐下认真工作了,便放心的说道:
“约稿成了,而且,秦平安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帅小伙呢!”
因为秦平安看着比较显年轻,而且又有着年轻人的朝气,所以袁华便误判了他的年纪,觉得他才二十出头,但秦平安已经二十四了。
“真的这么年轻?”
有几个年轻的女编辑不禁惊叹出声,眼睛里彷佛放着光。
“真的!”
袁华斩钉截铁的说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而且,秦平安同志不仅长得俊朗帅气,而且品行也十分优良!”
他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对着他们道:
“你们知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在干嘛吗?”
“在干嘛?”
夏末也忍不住出声询问了一句。
他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才高声的说道:
“他在渝城的大街上扫地!”
“啊?”
环绕在他周围的编辑们纷纷感到惊愕,不禁出声问道:
“怎么可能?”
“一位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怎么会去扫大街?”
“是不是被渝城的残留的左份子压迫了?”
“我要写信去建议一下,不能让这么一位具有才华的年轻人埋没。”
“就是,我也要写一封。”
“我也要写!”
编辑们纷纷激动的说着。
而夏末看见袁华在低头偷偷笑着,便知道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刚要出声向他询问,便听见俞锋那有些低沉的声音传来:
“好了,好了,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袁责编你就直接说吧,把事情原本给讲清楚。”
“好嘞。”
袁华笑着回应着,然后便乐呵呵的跟他们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秦平安同志是春风巷的文化宣传员,并不是环卫工人,他是自己主动去义务劳动而去扫大街的,我问他原因,他就跟我说:‘人要有奉献精神,要主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末了,他感叹着说道:
“不愧是具有高尚品格的新青年啊,咱们读书人就应该像他那样。”
夏末也不禁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嗯,确实,不愧为是能创造出这么老三这样完美的人,不,他就是现实里的老三!”
袁华低头沉思着,然后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嗯,确实,他应该是按照自己为原型创造出的老三,我赞成这个说法!”
听见他俩的话,其他编辑也点了点头,赞同着这个说法。
“赞同!他应该是个很深情的人,真想像静秋一样和他谈一场恋爱啊。”
有年轻的编辑不禁出声说了一句。
“你呀,又春心荡漾了。”
“之前对那个墨言,你好像也是这样说的。”
听见她的话,其他编辑纷纷调笑着。
“不过——”
夏末又出声道:
“对了,既然秦平安是老三的原型的话,静秋的原型又是谁?而且,故事里的是悲剧,诶,袁责编,你有没有向他询问故事的原型啊?”
袁华回忆起秦平安跟自己说的两种回答,以及那个故事的来源。
想了一下,便回应道:
“问了,他跟我说,老三与静秋的故事,”
他停顿了一下,说道:
“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
俞锋还在审阅手中的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