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睡眠不足的胡涵顶着俩大黑眼圈儿,坐在桌边啃着姥姥刚买回的油条。
今天是星期天,所以爸妈也没上班。
胡涵心里盘算着现在的家底儿,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先发一波家。
父母都是钢厂职工,胡爸是技术员,每月五十多块钱工资,马上要评职称。
胡妈是三级钳工,每月四十多块。
姥姥一辈子都是家庭妇女,没工作也没有退休金。
家庭月收入将将破百,俩人挣钱四个人花,在北京只能算是中不溜儿。
根据前世记忆,家里的现金和存折加一起也超不过五百块钱。
所谓“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家里都有,自行车还多出来一辆。
除了胡爸的大二八自行车,还有一辆胡妈骑的飞鸽二六女车。
去年,胡爸成功地自己攒了台17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成了单位里的风云人物。
家里的家具也大多是胡爸自己打的,大衣柜,高低柜,写字台一应俱全。
心灵手巧这点,胡涵是一点也没继承他爸的基因,前世就经常被自己爹吐槽手比脚丫子还笨。
家里住房暂时不太紧张,现在是四合院里的一间北房和一间东厢房,西厢房住着一个老头儿,倒坐南房好像是一个单身的阿姨。
等胡涵上初中,家里还会自建半间房让他自己住。
但平房的缺点是上厕所不方便,最近的公厕离家也有七八十米。
回想到小时候掉进过茅坑里的可怕经历,胡涵觉得还是得早做打算。
但是,现在一米多高的小身板,胡涵不可能亲力亲为,只能躲在后面打打辅助,给自己爹当狗头军师。
但胡爸是个比较老派的人,说白了就是很固执,自己认准的事情几乎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
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特别迷信权威、专家、政府。
怎么忽悠他听胡涵的话,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这时候,胡爸正一边笑吟吟地看着胡涵一边往豆浆碗里放糖。
“小涵啊,别干啃油条,喝点豆浆。”
看来胡爸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生生的把刘主任买电视的事给忘了。
胡涵决定趁着自己能开口说话这件事儿趁热打铁,先解决胡爸单位的破事,再吃一波红利。
虽然那个所谓的职称在十几年后一文不值,但是自己回来了,自然不能看着老爸再一次被打击的消沉下去。
顺便撺掇大能老爹手搓电视机,挣到第一桶金。
反正他也不打算让爸妈在钢厂待到下岗,等他们两个先富起来,眼界自然就开阔了。
胡涵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没什么经济头脑,尤其是胡爸这种实诚人,只知道认死理,说深了容易反弹。
所以,劝说可以,但方式方法很重要,给对方说急眼了,保不齐要挨一顿笤帚疙瘩。
“爸爸,咱们家的电视是不是您做出来的啊?”胡涵换了一副小孩子的天真脸孔作为保护罩。
“当然是了。”胡爸一脸骄傲。
“您可真厉害!我长大了也要跟您一样。”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哈哈哈哈!真是乖儿子,你说你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
胡涵眼瞧着胡爸就上套了。
这时候胡妈也想起了昨天两口子打架的话茬儿,于是一边吃着早点,一边又跃跃欲试了起来。
“您攒一台电视机,要多久啊?”胡涵继续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零件齐全的话……三四天就能攒一台出来。”胡爸琢磨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保守的时间。
“那零件贵吗?得花多少钱啊?”
“嗯,电子管不贵,也就显像管值点钱,算上拿三合板做外壳,大概100块钱吧。”
“啊?那刘主任说给你多少钱?”胡妈忽然想到了什么。
“他儿子结婚,搞不到电视票,说是给三百块钱。”胡爸吸溜了一口豆浆后随意说道,好像没什么兴致。
“爸爸300-100=200,对吗?”胡涵接着暖场,提醒得不着痕迹。
“咱大儿子真聪明!这都会三位数加减法了!”胡爸一下子又来了兴趣。
“那是不是每卖一台电视,咱家就能赚两百块啊?”
“莲凤!你看看,还是我教儿子的方法好,这不就会算题了么!”
“当然了,我是爸爸的儿子。”
胡涵表面笑得灿烂,内心却狂翻白眼儿。
屁的教育方法!这不是关键好吗!我都铺垫成这样了,您还没嗅到金钱的气味儿吗?
于是,胡涵决定再露一手。
“那您要是做出十台电视,是不是就能赚到两千块钱了?”
“举一反三!我的儿……难道是神童!那个谁来着,三岁也不会说话,后来成了科学家的?”
胡爸激动得无以复加,差点直接背过气去。
“爱因斯坦!莲凤!你说咱们家是不是也要出科学家了!”
胡涵也差点儿背过气去,心说:“我真是带不动了……您这是跟钱有多大仇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早上起来,睡眠不足的胡涵顶着俩大黑眼圈儿,坐在桌边啃着姥姥刚买回的油条。
今天是星期天,所以爸妈也没上班。
胡涵心里盘算着现在的家底儿,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先发一波家。
父母都是钢厂职工,胡爸是技术员,每月五十多块钱工资,马上要评职称。
胡妈是三级钳工,每月四十多块。
姥姥一辈子都是家庭妇女,没工作也没有退休金。
家庭月收入将将破百,俩人挣钱四个人花,在北京只能算是中不溜儿。
根据前世记忆,家里的现金和存折加一起也超不过五百块钱。
所谓“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家里都有,自行车还多出来一辆。
除了胡爸的大二八自行车,还有一辆胡妈骑的飞鸽二六女车。
去年,胡爸成功地自己攒了台17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成了单位里的风云人物。
家里的家具也大多是胡爸自己打的,大衣柜,高低柜,写字台一应俱全。
心灵手巧这点,胡涵是一点也没继承他爸的基因,前世就经常被自己爹吐槽手比脚丫子还笨。
家里住房暂时不太紧张,现在是四合院里的一间北房和一间东厢房,西厢房住着一个老头儿,倒坐南房好像是一个单身的阿姨。
等胡涵上初中,家里还会自建半间房让他自己住。
但平房的缺点是上厕所不方便,最近的公厕离家也有七八十米。
回想到小时候掉进过茅坑里的可怕经历,胡涵觉得还是得早做打算。
但是,现在一米多高的小身板,胡涵不可能亲力亲为,只能躲在后面打打辅助,给自己爹当狗头军师。
但胡爸是个比较老派的人,说白了就是很固执,自己认准的事情几乎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
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特别迷信权威、专家、政府。
怎么忽悠他听胡涵的话,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这时候,胡爸正一边笑吟吟地看着胡涵一边往豆浆碗里放糖。
“小涵啊,别干啃油条,喝点豆浆。”
看来胡爸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生生的把刘主任买电视的事给忘了。
胡涵决定趁着自己能开口说话这件事儿趁热打铁,先解决胡爸单位的破事,再吃一波红利。
虽然那个所谓的职称在十几年后一文不值,但是自己回来了,自然不能看着老爸再一次被打击的消沉下去。
顺便撺掇大能老爹手搓电视机,挣到第一桶金。
反正他也不打算让爸妈在钢厂待到下岗,等他们两个先富起来,眼界自然就开阔了。
胡涵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没什么经济头脑,尤其是胡爸这种实诚人,只知道认死理,说深了容易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