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层层下达,金吾卫蜂拥而出,御马监四大营堤骑四出,严肃的氛围笼罩京师上空,长安百姓也感到一丝不对了,各处出入要道都设关设卡,出入至少要经三道盘查。
不但如此,还要搜身搜货,那些北兵看上去客客气气,可是一旦有人抗拒搜查,立马就成了恶狼,不由分说就拔刀相向,好些个平日里横着走的皇亲国戚都被拿下了。
这不,清平郡主的如意郎君,驸马丁立诚,闹市纵马被金吾卫揪住,当场就给制服,然后按照唐律,摁在朱雀大道当街口,当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扒了裤子给打了三十棍。
那哭天抢地的可怜相,看得路人都呆住了。
“这就是按陛下要求烧出来的字模,一共一万枚,在《说文解字》中选取了五千常用字,每字暂有子模一枚,后面还会陆续加铸,以确保一篇文章的印刷使用,请陛下放心。”
就在科举制令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李晔与宰相们正在将作监下辖的右校署视察,在他面前的是整齐摆放在三十多个架子上的铜活字,每个字模用铜铸刻,经窑火烧制而成。
李晔拿起其中一枚刻有李字的活字,拿在手里反复把玩,赞许道:“烧的不错,把经费跟上,确保活字烧制顺利进行,着作局也抓紧,跟将作监早些把《说文解字》剩下的生僻字烧出来,虽说不常用,但得有,总会用得上的。”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快完工!”
右校令刘关郑重点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这是将作监头一回活字,刘校令和署中官匠之前刻过木质雕版,也刻过金属雕版,但却没听说版字还能这么搞,不过也比较顺手。
“好好干,等验收完毕,朕重重有赏。”
李晔放下手中子模,又对刘关交代道:“铜字模完成,继续雕刻木字模,木字模的常用字一字百枚,生僻字一个字十枚,字号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种规格,不过这得花不少时间,你们按正常速度做就行,如果还缺人的话,你们可以从民间再招一些匠人,经费不够了就写状文向户部申报。”
答复朱全忠、李匡威、赫连铎的诏书已出,对韩建的最后通牒已下,关中十镇节度使兵权已收,户部大统计如火如荼,巡视关中两川的御史忙得厉害,关于科举的各项工作也在韩正与杨涉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忙了大半年的李晔终于偷得浮生半日闲,但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雷管出来了,活字印刷术也就该问世了。
李晔之所以要搞活字印刷术,主要是想赚钱。
杜让能在努力搞钱,顾弘文在努力搞钱,如今也没什么大事,李晔便也来了心思,搞钱是直接目的,深层目的则是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或许这是后世思维的影响。
如今天下大乱,世家也受到了惨重打击,正是寒门子弟崛起的机会,但读书识字的成本高,目前流传的书籍一部分是雕版印刷,一部分是人工手抄本,手抄本就别说了,耗时耗力,也不易于普及,雕版印刷的书籍虽然便宜一些,但也只是相对于手抄本,毕竟雕版不是谁都能有的。
李晔要做的,就是持续打压书籍价格。
有了权就有了钱,有了权就得好好利用起来。
对于将要开印的书,李晔也定好了。
首先是热销的四书五经,其次是汉魏六朝文集,贾谊、三曹、七子、七贤、三张、二陆、两潘、左思、元嘉三大家等,然后是本朝文宗,如杜工部、李太白、韩愈、王维、顾况、白乐天、刘禹锡、柳宗元、元稹、张籍、李义山等人,他们的作品一直都是市场热销,也多为高门世家收藏。
《韩昌黎文集》目前也很抢手,市价一涨再涨,参与常科命题的官员也照旧选取了大量的韩愈佳作,比如《祭十二郎文》、《师说》、《进学解》,都是常科必考题。
除了这些,史籍方面,根据柳璨的建议,李晔钦定了史记、汉书、魏书、宋书、梁书、南齐书、北史、南史,这些史类书籍也是市场奇货,进士考生的枕边必备。
柳璨就是历史大佬,汉史更是倒背如流。
回到含元殿,李晔唤来顾弘文,吩咐道:“朕打算先开一家书坊,专门售卖这些印刷出来的书,趁着着作局印书的空当,你出宫去朱雀大街选三处当街门市,好好准备一下。”
“奴婢连夜去做,奴婢一定办好!”
顾弘文脸都笑烂,摘掉帽子躬身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