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直接把董老太爷干沉默了。
他的目光缓缓下垂,仿佛被无形的重担牵引,久久不愿抬起。
董兴勇没有催促,双手轻轻交叠于膝上,静坐等待。
在这方寸之间,两人任何肢体语言都没有。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不知过了多久,董老太爷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眸终于抬起,他的声音突然苍老了许多。
“老大,废人一个;老二……已经没了。”
董兴勇心头一紧,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告诉我整场事情的经过。”
语气生硬,不容对方拒绝。
但听在董老太爷耳里,竟奇迹般地令他的心安定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故事很长,要劳您费点心听。”
接下来董老太爷的述说,沉重而缓慢。话语间透露出深沉的哀伤和无奈,在竹林覆盖的书房内回响。
跟萧慎那事类似,时间还得从前朝皇帝驾崩,魏辞凡登基说起。
前朝皇帝突然驾崩,朝堂乱得像一锅粥。
相应地,下面的官员更乱,变着法子敛财,朝令夕改。
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对于几位皇子争位,董博辉作为护国将军,虽是持中立态度,但还是比较倾向于魏辞辛,毕竟他是皇后和先帝的长子。
而就在这时,边界突然发生叛乱。
长孙董少云筑基的修为,竟然被人轻易给废了。
孙辈中,少云最被董博辉看好,视为家族的未来希望。
他觉得此事非同寻常,于是亲自带着长子董嘉敬赶往边境。
途中,接到太后密信。信中称前帝在世时,心中早有储君人选,那便是远在边城、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魏辞凡。
太后也认为魏辞凡不仅学问出众,更有治国之才,足以承担起国家未来的重担。
因此,她恳请董博辉秘密将魏辞凡接回京城,并助其登上皇位,以维系朝局稳定。
董家世代忠良,门风刚正,深受朝廷信赖与百姓敬仰。身为武将的董博辉,在此关键时刻出面,无疑比文臣更具威信与执行力。
信中还提及,魏辞凡的母亲出身寒微,这或许会成为其继位的一大阻碍。
为此,太后巧妙布局,让董博辉收魏辞凡之母为义女,如此一来,魏辞凡便成了董博辉的外孙,大大提升了他在朝臣中的地位和接受度。
说实话,此信的内容让董博辉非常惊讶,以至于心生疑窦。
送信的是太后身边的红人程公公。
董博辉使了个暗招,有意催眠套他话。
结果证实,密信确系出自太后亲笔。
既然如此,董博辉就必须执行命令了。
兵分两路,他让董嘉敬去平息叛乱,把少云接回京城,而自己则去边城接魏辞凡母子。
董博辉很谨慎,把人接来后并没有立即送入宫。先安置在董家别院,他自个儿去见了太后。
再次得到确认后,才力排众议扶助魏辞凡登基。
魏辞凡亲政的那段时日,仿佛阴霾笼罩了整个朝堂,董博辉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认清了真相。
太后信中所赞颂的治国奇才,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谎言。
魏辞凡非但没有经世之才,反而以暴虐手段对待忠心耿耿的臣子,其行径之恶劣,让人心寒齿冷,连董博辉这样历经沧桑的老臣也不免感到震惊和痛心。
董博辉是非常后悔的。然而,一切已成定局,无法逆转。
魏辞凡虽然表面上对董家施以厚赏,实则暗流涌动,用尽权谋削弱董博辉的势力,逐步剥夺了他的兵权,将这位曾经的股肱之臣边缘化。
董博辉这位曾驰骋沙场的老将,最终只能黯然退居幕后,将满腔热血转而倾注于家族事务之中,心中那份无奈和苦涩,唯有自知。
董少云的修为被废了后,身体也受到重创,成了活死人。
他的二弟董少渊与父亲董嘉兴一样,从小智谋过人,喜文不喜武。
许是过慧易夭,因身体孱弱,又受不得他大哥的打击。
未到十七岁就亡去了,此时离少云回来不过两个月。
停灵京山寺当日,董博辉在书房暗自垂伤。
恍惚迷离之际,一位仙风道骨的人突现眼前,自称是董家的祖宗显灵。
给他带来一个心惊胆战的消息,董家将在两年之内遭遇灭族之灾。
董博辉闻此言,惊骇之余,追问为何世代忠良之家会遭此横祸?
得到的却是仙人“无可奉告”的冷淡回答。
董博辉不死心,继续询问破解之法。
对此,仙人面容凝重,并未有丝毫保留。
直言道:“吾今现身于此,正是为此预警。需得你每日礼请得道高僧,为令孙举行法会。其间,或许会有天尊借其躯体以行非常之事,此乃董氏一族免遭灭门之祸的唯一机会。万万不可将此事张扬,容易惹祸上身,不仅京山寺将陷入无妄之灾,董家亦会随之化为乌有。”
董博辉听罢,背脊一凉。虽心中有些疑虑,却也知晓事关重大,不能不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这一问,直接把董老太爷干沉默了。
他的目光缓缓下垂,仿佛被无形的重担牵引,久久不愿抬起。
董兴勇没有催促,双手轻轻交叠于膝上,静坐等待。
在这方寸之间,两人任何肢体语言都没有。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不知过了多久,董老太爷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眸终于抬起,他的声音突然苍老了许多。
“老大,废人一个;老二……已经没了。”
董兴勇心头一紧,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告诉我整场事情的经过。”
语气生硬,不容对方拒绝。
但听在董老太爷耳里,竟奇迹般地令他的心安定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故事很长,要劳您费点心听。”
接下来董老太爷的述说,沉重而缓慢。话语间透露出深沉的哀伤和无奈,在竹林覆盖的书房内回响。
跟萧慎那事类似,时间还得从前朝皇帝驾崩,魏辞凡登基说起。
前朝皇帝突然驾崩,朝堂乱得像一锅粥。
相应地,下面的官员更乱,变着法子敛财,朝令夕改。
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对于几位皇子争位,董博辉作为护国将军,虽是持中立态度,但还是比较倾向于魏辞辛,毕竟他是皇后和先帝的长子。
而就在这时,边界突然发生叛乱。
长孙董少云筑基的修为,竟然被人轻易给废了。
孙辈中,少云最被董博辉看好,视为家族的未来希望。
他觉得此事非同寻常,于是亲自带着长子董嘉敬赶往边境。
途中,接到太后密信。信中称前帝在世时,心中早有储君人选,那便是远在边城、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魏辞凡。
太后也认为魏辞凡不仅学问出众,更有治国之才,足以承担起国家未来的重担。
因此,她恳请董博辉秘密将魏辞凡接回京城,并助其登上皇位,以维系朝局稳定。
董家世代忠良,门风刚正,深受朝廷信赖与百姓敬仰。身为武将的董博辉,在此关键时刻出面,无疑比文臣更具威信与执行力。
信中还提及,魏辞凡的母亲出身寒微,这或许会成为其继位的一大阻碍。
为此,太后巧妙布局,让董博辉收魏辞凡之母为义女,如此一来,魏辞凡便成了董博辉的外孙,大大提升了他在朝臣中的地位和接受度。
说实话,此信的内容让董博辉非常惊讶,以至于心生疑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