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乘风术在,许良从长沟乡到玉山城只需几分钟。
他先是在城隍庙外观察一番,没发现什么异状,这才用昨晚上城隍所教,焚令呼唤。
一道幽魂飘出城隍庙,往某个方向而去。
许良隐身暗中跟了过去。
直到两人相约之地,他都没发现身前身后有什么异状,这才隔着距离显出身形。
“城隍爷。”
许良拱手,“邓荣的事已经处理了。”
说着,他从香身上扯出邓荣的魂魄印记,推向城隍。
城隍大袖一卷,也不见他如何勘验,只是原地“愣”了一瞬便点头道:“的确是邓荣的魂魄印记。”
不等许良开口,他翻出一枚玉简,凌空抛出。
许良没有用手接,学着城隍以袍袖一卷,隔着袍袖捏着看。
城隍呵呵一笑:“果真有业火,便是衣物也无法隔绝。”
许良心底暗暗记下,面上却不动声色。
城隍笑道:“昨日你走后,我又想了一下。
我其实不用在意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只需看你提出的条件是否与我的目标相冲就是了。
你我各自能从对方手里获得自己想要的,这就够了,对不对?”
许良欠身:“土地老爷说的是。”
城隍点头,主动给许良解释:“邓荣之事只算你我合作基础,并不能作为我引荐你入三清山的依据。
若你想要入三清山,我还需见你其他诚意。你……能否接受?”
“理解,并接受。”
“那就好。我给你的这枚玉简,上面记录的东西应该也是你想要的。”
“的确。”
许良目中惊喜难掩。
因为城隍给的玉简上面说的赫然是如何重修肉身之法!
其一,最为直接有效,是他晋升城隍,攒够功德,递交一纸文书给冥府,走冥府轮回路,投胎转生。
这样的好处是保留前世记忆,却能够以新生儿之身从头来过。
其二,最为艰辛,是以魂魄之体从鬼修开始修起,历三劫,转成“人”身。
这法子虽然辛苦,可一旦修成,可获无垢仙体。
其三,相对简单。是择一阳寿去尽之人的肉体,入主其中,重点阳火,激活气血,拜星讨命。
只是如此一来便等若放弃了土地寿元,以人的躯体寿元活下去。
若是气血干涸,生机断绝,则寿元也随之耗尽。
据许良功德册上的“户籍目”所载,整个草庙乡的老人寿命过七十的只有十一个,六十的也只有五十多。
至于八十以上的,只有一个。
显然,第一与第三之法都会让他不再享有土地公的寿元。
第二法却能让他在享有土地公五百年寿元的基础上增加容错率。
城隍目光幽幽:“平心而论,若你只是想做个人,对我来说最为简单,我现在就可做主,在玉山城内找个寿元已尽的人身让你‘还阳’。
可若你想要修道证长生,则我建议你选第二法。”
“为何?”
“第二法虽然艰难,却最为稳妥。
五百年的寿元,即便是修不成人身,活个一两百岁应劫而死也值了。
再者,若是修道畏劫怕死,还修个什么道?
乌龟王八活得足够久,又有什么意思?”
“这……”
许良动心了。
在此之前,他想的是将城隍取而代之,然后自己想办法从冥府获得转生资格……
可如今看了城隍给的三法,加上城隍的建议,他的确觉得第二法最为稳妥。
“可是,”
许良看向城隍,“做土地,却要卷入道门争斗之中。”
城隍摇头:“你太天真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
即便你想修道证长生,也有南北、是否守戒之分。
同为土地,你凭功德,旁人却可以凭借关系。
你与世无争,旁人却视你为绊脚石……
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有些麻烦,也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开的。”
顿了顿,他又道,“尤其是你这身本事,若只甘心碌碌无为,岂不可惜?
不如与我一道,于风浪之巅弄潮,看是浪潮将我等沉没,还是我等借浪潮之势,长击青天!”
许良不由看向城隍。
没看出来,城隍还是个热血BOY。
差一点,自己就要被其感染了。
许良摇摇头:“城隍爷,我本事低微,胸无大志……且容我再想想。”
城隍点头:“当然,这玉简上的三法也只是让你粗浅的了解。
无论你想选哪一种,都需要再行证明。
我说了,一个邓荣可不够。”
许良:……
城隍这该死的,还是个心机BOY。
“好了,邓荣算作你我合作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估计你做起来没有心理压力。”
“何事?”
“杀贺道人。”
“我未必是他对手。”
“无妨,我又没说一定要杀死。”
“你若愿意出手,他必死。”
“我若能出手,就不会找你了。”
城隍抬头看天,“若你做不到,那就等我什么时候有了别的事找你再说了。
只是,你的香火增长太快,我怕你支持不住……”
许良沉声道:“就他了。”
城隍咧嘴一笑,抬手祭出真阳剑,再次射出一道清气,帮他祛除香火欲念。
许良身子再轻,目光灼灼看向城隍。
城隍笑道:“若你与我结盟,此剑、祛除欲念之法都可赠你。”
许良摇头:“容我再考虑考虑。”
城隍大笑:“理应如此。”
许良旋即乘风而去。
城隍掣出一令:“贺道人,来玉山见我!”
……
许良离了玉山城,凌虚御风而行,只觉身心舒爽,不由轻声哼唱:
“打竹板,开了腔,身披一件小红装。
有个老头叫城隍,平时见我板着脸,今日见我笑一场。
我问城隍为啥笑,嘿,见了大爷叫许良……”
“嘿嘿嘿!”
许良按落云头,落在庙前。
恰逢夜尽日升,一抹红霞染透东方。
晨风寒凉,许良心底却是说不出的畅快。
担惊受怕一二月,如今都似这天,黑暗褪去,红日高升。
不远处的草丛里,小号探头探脑。
山脚下的草庙乡大道上,已经有人挑着香担朝土地庙门前赶来。
土地庙大殿内,高香还未燃尽,新香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