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明醒来后,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事情,感受着远超平时的力量,确信那绝非通常意义上的梦境。
他从在草席上慢慢起身,发觉中年夫妇早已起床干活,还特意给他在桌上留了早饭,一个馒头和几片白菜叶。
冯景明大口吃完早餐,观察奇特的房屋结构。
房子四面都是可供开关的木制大门,没有墙壁,房顶是普通的砖瓦。
然而,微风可以轻轻吹过大门,而微尘和其他东西都被大门挡在外面。
他打开屋门,看见被屋子围在里面的麦田和村中心熊熊燃烧的火炬。
那对中年夫妇开始见冯景明醒来,开始和他沟通。
尽管意识到语言不通,中年夫妇并没有太过惊讶,而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辅以肢体动作进行交流。
地上的文字有些类似于古代的小隶,冯景明勉强能够看懂。
在中年夫妇的耐心交流下,他总算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黑暗非常危险,如果人类没有在火焰带来的光明庇护下,它会先吞噬你的记忆,然后一点点吃掉你的身体。
这里为什么要用吞噬和吃掉两个词,根据冯景明的理解,大概是因为被吞噬的记忆是永远找不回来的,被吃掉的身体能够很快恢复过来。
那个中年男人叫候安平,中年妇女叫鲁淑华。
他们带冯景明去村中心,领取了一盏油灯,和各家门前的没有区别。
油灯里没有灯芯,好像就是一个空壳子。
他们告诉冯景明要用心中对明天的希望,才能点亮油灯。
冯景明在他们的指点下,略做尝试很快就成功了,其油灯的亮度在整个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远处的火炬似乎也变得更加明亮。
他们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
鲁淑华转身回屋,而候安平继续解释,他们要去干农活了,等到干完的时候,村里的老先生也就该教书了,你可以跟着孩子们一块去学习识字。
冯景明点头示意他听懂了,打算坐在门外看他们干活。
鲁淑华这时脚步轻快的出来,手中拿着三个近乎两米高的大缸,前往村边的河流。
候安平双手拿着长五米有余,木杆放在正中间的大型镰刀,精准快速地收割稻谷,不一会就割了一亩地的稻子。
冯景明起身看向村里其他人的情况。他们用得镰刀只有不到四米,收割也明显比候安平慢,动作也没那么平稳,有的还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拿动镰刀。
看到这绝不可能在曾经世界发生的情景,冯景明原本因为自身实力,快速提升的欣喜之情,一下子烟消云散。
他这才知道,为何昨晚人家会对自己有怜悯之心。
自己的身体和他们相比,实在过于弱小,候安平昨晚拉他进屋,估计要像呵护脆弱的瓷器一样,否则就会直接把他拧成麻花。
冯景明如今的身体素质,和村里六七岁的孩子相差无几。
不过也好,既然他们认为冯景明的过去已经消散于黑暗,他也无虞穿越者的身份被别人发现。
鲁淑华提着两缸水,头顶一缸水,惬意地从河流旁别走回来,没有一滴水从满满的水缸中滴落。
候安平刚好割完十几亩地的稻谷,头顶没流一滴汗。
她用水缸里的水浇完地后,为平时生活留出小半缸水,还问冯景明水够用吗,不够她再打点水。
冯景明连连点头,她才放心的拿出一个大盆离开村子。
候安平继续用特大号的犁开始耕地,翻土时不伤稻谷的根茎分毫。
待到把整个地面过来后,他也气喘吁吁。
鲁淑华从附近的森林里回来,为庄稼散上刚带回来的肥料。
冯景明感觉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吃过午饭后,他跟着孩子们,在老先生的教导下一起读书识字。
老先生自称为楼华晖,负责村子里所有孩子的学习。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是原来的四倍,提升幅度和身体素质相同,反应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冯景明对于语言的学习速度远超想象,而楼华晖老先生则表示学习速度挺正常的,身体恢复后能学得更快。
白天就这样平静的过去。
晚上,冯景明休息时又进入“梦境”。昨晚跟他同归于尽的村民重新出现,在外围抵御黑暗,脸上的黑气消失了。
他大致确认“梦境”里一两次死亡,对现实影响不大。
孩子们在火炬旁别休息,冯景明开始思考为什么昨晚没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他猜测可能是昨晚与他们没有任何形式的交互,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他只能于此看到,和自身有联系或者已经了解的东西。
他继续猎杀受伤的怪物,可惜狼型怪物出现越发频繁,收益自然不如昨天。
冯景明一直杀到苏醒,没有遇到其他情况。
根据估算,按现在速度,大概还需要一个晚上,他就可以升级了。
转天,冯景明惊奇的发现地里的庄稼长出新的麦穗。
经过和中年夫妇的沟通,他还是没有弄懂种子从何处来,但了解稻子的具体情况。
这种稻子每年可以种三次,两个半月一熟,每次成熟时间一个月,收割后能长出新的麦穗。
根据环境的不同,稻子大约相隔两三天长好,总共能收获五到十次。
尽管不用机器,这个世界的粮食总产量未必比前世低。
冯景明整个上午都在慢慢消化,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下午去拼命学习,想真正认识世界的样子。
这几天风平浪静,他抓紧一切时间读写文字,在陌生的天地当个聋子哑巴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花费了一周时间,老先生楼华晖终于认可冯景明的语言造诣,给了他一本小册子,
上面写着这个世界上的常识,和一些有关他心中问题的答案。
他还不忘叮嘱道:“你现在的水平只是勉强过关,以后离开村子还要多多学习,不可把功课落下。”
冯景明好奇的问:“老先生您为什么要到村子里教书呢?”
楼华晖捋了捋苍白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不过是效仿先贤罢了,几百年前,有人带着几千名弟子,一起立下远大的抱负,要让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读书写字。
直到如今,仍有许多人愿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不过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里,老先生的脸色突然十分难看,声音也变得低沉:“如今倒是很少有人饿死冻死,但世道并不好。
多国纷争不断,太多人穷奢极欲,没有一块地方可称乐土。
可曾经创建国家的君主,哪个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立下远大的抱负。”
老先生长长叹了一口气,让冯景明赶紧回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