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同而来的还有两颗银印,以及一尺半长的新编的丝绦旌节。
公文他流转给左右军吏,又拿起最后一封淮南王写给他的手书。
雷绪下意识单膝跪地,对着合肥方向,捧着刘馥的手书细细阅读。
刘馥在信中表达了淮南吏民迫切需求他称王的种种不得已,也着重讲述了淮南王国的政治立场,就是保境安民。
最后也讲述了对外态度,王太子已经启程去关中求援,希望雷绪能守住皖城三月。
三月后援军不至而城池失陷,是他对不起雷绪。
雷绪阅读后,缓缓卷起刘馥的手书,感慨说:“大王对我有知遇简拔之恩,恩同再造,我理应以死相报。”
周围军吏将他搀扶起来,一个校尉也说:“我等本为袁术裹挟不得已为贼做叛,袁氏败亡,我等无所依靠,还是大王不计前嫌,相邀我等同治淮南。为大王效力,某自然是乐意的。”
“好!就该如此!”
雷绪环视左右,见没有人目光躲闪,一个神色坚定:“今值国难,孙氏反而逆行进击宗藩栋梁,可知其奸恶诡诈。今日我向诸君立誓,必与皖城共存亡!”
是刘馥恢复了动荡的淮南,让无数流离失所的男女安心耕种、恢复生产。
也让躲在山里只能靠劫掠、打猎为生的袁术败兵恢复人格,能正常生活在家乡大地之上。
淮南的快速恢复欣欣向荣的局面,值得每一个淮南人为此而拼命。
尤其是淮南人经历过了袁术之乱,又涌入了周围败逃的军民,让他们更清楚淮南安宁太平局面的来之不易。
在大司马崛起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像刘馥这样快速抚定一个地区,并让这个地区快速恢复生产力。
自雷绪以下,皖城守军士气高亢起来。
刘馥有大恩于淮南,而现在淮南王刘馥可以让他当右将军,未来可以带着他一起加入大司马幕府治下。
那么孙会稽能给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