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战后在一些地方问题上能有一定的话语权,就必须利用日军还占领的机会,让世人、至少是当地的人知道当地还有华人的武装在抗击日军,这在战后的政治方面以及国际上,就获得了同盟国一方的认可,也就有了说话的机会和份量。
要加强南洋的抗日力量,孙义成决定从现有部队中挑选南洋各地华侨士兵,秘密潜入,返回自己的老家,加入当地华人抗日武装。现在的缅甸,正规部队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地方部队也超过了二十万,士兵很充裕。
随着武器换人(青壮)的实施,以及国内难民大量进入,缅甸人口在短期内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截止一九四四年一月十八日,缅甸国内人口就达到了一千七百万,比战前人口还多了一百多万,且华族人口超过了一千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族。
战前缅甸人口为1600多万,其中其中缅族约1100万,掸族200万,克伦族150万,若开族20万,克钦族20万,印度族10万,罗兴亚族8万,钦族6万、克耶族4万年,孟族3万,佤族3万,其他华族、果敢族(其实也是华族)、土瓦族、山地缅人、加杜族、加南族、莫肯族、尧人等加起来约75万。
战争期间,各民族之间的仇杀,加上日军的杀害,让若开族、罗兴亚族、克钦族、等几个民族几乎灭绝,就连第一大族缅族,人口同样严重下滑。
战后统计,缅甸人口1780万,其中华族+果敢族约1050万,缅族550万,掸族100万,克伦族52万,若开族0.02万,克钦族2万,罗兴亚族0.02万,钦族3万,克耶族1.3万,孟族1.1万,其他土瓦族、山地缅人、加杜族、加南族、莫肯族、尧人等加起来约20.5万人。
说实话,虽然已经预估到缅族人口会大量减少,但从一千一百万变成五百五十万,直接减少了五百多万,这个数字还是让孙义成非常的吃惊。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还有约100万缅族人,战争期间逃到了邻近的泰国,现在泰国境内,约有110万缅族人。
华族人口的大量增加,让孙义成在各个方面人员的使用方面有了充足的保证。荒有人开了,地有人种了,工厂里有工人了,学校里有学生了,军队招兵也不用愁着找不到华族青年了。
说到军队招兵这件事,孙义成还真不发愁。不说从国内来的近百万难民,单单他和十一集团军武器换人这一个方面,前前后后就收获有近五十万青壮,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年轻人,虽然里面有一些很瘦小,身体状态也不怎么好,只不过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到了缅北半个月时间就能养过来。
现在这五十万年轻人,跳出来三万多不适合当兵的外,其余四十八万人,全部进入了部队,最早的那几批人已经成为正规部队的一员,后面来的也已经是地方部队或保安部队,仍旧在接受军事训练。
bq06。bq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