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泊洲旧书店的时候,我立马想起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心想瓜洲在扬州,店主八成是扬州人。后来与店主聊天,向他求证我的推测,他挑着眉毛,一脸不屑地告诉我他是安徽亳州人,泊洲与亳州同音,所以起了这么个店名。我一度语塞。他随即流露出狡黠的清浅笑意,仿佛是在一场斗智斗勇中大获全胜。
这家书店坐落在师范大学分校区西门外的一条老街上,由南向北数的第一家。再往里走都是些装饰朴素、保留着上世纪九十年代风格的服装店、裁缝铺、蛋糕店、小餐馆、菜市场和烟酒超市。它们供养着周边人数庞大的城市原住民,以及在消费上追求廉价、便利和实用的在校生。因此,整条街虽然老旧,却相当不容小觑。除午休时间外,总能看到络绎的人群。住户们通常各取所需,即买即走,学生则三三两两地闲逛,拖着漫无目的的步子在此流连。不必说,入夜后一定还能看到勾肩搭背、喝得东倒西歪的年轻人。
在我看来,扎在街口的旧书店绝对是老街的点睛之笔,提醒人们在衣食饱暖的同时,别忘记给自己补充些精神食粮。
我最初走进这家店时,就注意到它的狭小、拥塞和冷落,这样的地方往往让我感觉踏实。条凳架着的木板上整齐地铺放着各式各样的旧书,相当一部分是居家生活百科、耳熟能详的外国名著和以往的流行文艺。大体而言,可看的书不多,如同大多数人的人生,总是被萧索乏味的细节充塞却也不是全无亮点。总之,这样就很好,不精彩倒也不刻意。相较之下,在这座城市另一端的大学城里,有几家旧书店已经颇具声名,老板收书非常讲究,店内有不少成套的精品典籍,引得高校师生们隔三差五便去搜罗。
那一次,我在店里意外发现了一本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是部各大网上书城均不在售的小说。虽是闲游,好歹也算有了收获。
店主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匀称的身形,半长的头发,白净面庞上刻着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让人联想到《老男孩》中的韩国影星崔岷植。跟他闲聊了几句,结账时,他向我递上名片。我看到上面写着“泊洲书店无为”。“无为”显然不是真名,不晓得是不是取自道家的“无为而治”。管他呢。之前在店名的出处上吃了亏,我决意不再开口——万一他说自己老婆是安徽无为人,我岂不是又翻了船?
离开时,从楼上飘来一阵歌声。店主朝阁楼方向打了个眼色,说道:“是我爱人。最近在练习声乐。”
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那歌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