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鉴宝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鉴定这种老物件,更是幸事一桩。
“要知道这等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别说与顾先生与汪老面对面的说话饮茶,怕是大门都进不来的。”
裴玉琴被沈愈这一番深情且风趣的话语逗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一刻人比花娇,瞬间驱散了室内略显凝重的气氛。
沈愈帮裴玉琴拿了几块糕点,又倒了一杯热茶,这才缓缓把目光重新放回到桌上的铜炉。
说心里话,沈愈觉得这尊铜炉从目前来看足有七成可能是一尊真宣。
相对来说,七成已经是很高的概率了。
首先,这尊铜炉不惜料,也就是舍得用铜。
这一点在鉴定宣德炉真伪的过程中极为重要。
铜在古代是财富的象征,等同于货币。
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宣炉,炉壁单薄得可怜缺少应有的厚重感,底足更是如此,细弱无力,完全没有真品应有的厚重质感。
要知道宣炉乃是为大明天子所制,天子坐拥四海,富有天下,他所用的器物又岂会在铜料上有所吝啬?
单单这一点就可刷掉很多。
而眼前这尊铜炉,从手感上能明显感觉到它的重量与质感,沉甸甸的,给人一种敦实可靠的感觉,这表明在铸造之时,工匠用了足量的铜料。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让沈愈对它的真伪判断更偏向于真品。
当然,沈愈也清楚,仅仅凭借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主要是这铜炉的外壁与内壁的色泽,与传说中的宣炉色泽一模一样。
外壁是栗子壳的颜色,内壁打光后有莹莹宝光现出。
这与很多古籍上记载的宣德炉别无二致。
但是沈愈心里也有个很大的疑问。
那就是汪老买这尊铜炉时所花费的美金似乎太多了些。
并非是指买完铜炉后汪老慷慨捐赠的那5000美元。
汪老作为港岛船王的兄长,本身又是一位极具涵养文化人,在异国他乡偶然邂逅一座坚守华夏文化的道观,且观主如此努力地维持着道观的运营,即便他捐赠五十万,在沈愈看来也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毕竟,对于汪老这样身份地位与财力兼具之人,对文化传承的支持与对传统道观的怜惜之情,足以促使他做出这般善举。
沈愈所疑惑的是汪老购买铜炉本身的那8000美金,他觉得这笔花费实在是有些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