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赶紧见好就收,灿然一笑:“那必须的啊,命只有一条,谁的命不是命!”
陈英也松了口气。
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本来就是为帮少当家复仇的,现在少当家不打算寻仇了,他们就安全了。
但是,安全是安全了,麻烦也来了。
陈英当下笑着大声夸明月:“少夫人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这话说得我等愧为七尺男儿啊!”
赖五也大声说道:“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但少夫人这话,说得很合我的心。”
陈方平早就想开口了,当下大声道:“少夫人……今后若有差遣,我唯少夫人马首是瞻!”
他本来想夸赞一句明月的,结果话一出口找不到合适的词,换了个表忠心的。
陈英恨不得给儿子一下,少当家还在这里呢,他跟谁表忠心?而且人家还是个比他还小的女人,真是,没眼看了!
明月还真不稀罕陈方平的忠心,她要的是速速远离斯地斯人。
但她还是努力微笑,说:“哪有什么差遣不差遣,前朝既然已是过去的事,大家都是大魏朝的良民了,有什么事一起商量商量就是。七郎,你说是不是?”
她心情好,就大大给萧七郎一个笑脸。
潜台词就是:来吧来吧,赶紧来商量一下散伙事宜吧。
萧七郎:……
然后,明月又接收到了大家齐刷刷的闪着希冀的目光。
明月:……
这是要干嘛?他们想干嘛?
她干脆问道:“大家有什么话就直言吧,你们这样看我,我搞不清楚你们想说什么。”
她坦诚,陈英也不拐弯抹角了,问她:“少夫人,你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还真问住了明月。
她一直想的只是自己如何离开屠龙寨,寨里的人不归她管吧。
“最好,是离开这里吧,”明月诚恳地说,“大家本来也不是这里人,回老家说不定父母尚在,岂不美哉!”
“那,户籍问题如何解决?少夫人可有办法?”一直站在林业后面的路氏脱口而出,她等明月这句话已经等了一天了。
她早就想回老家了。
二十多年了啊!
明月挠头:“这个,我还真没办法,我对这个不懂。”
“少夫人昨天夜里不是说过,当今皇上几次下诏允许流民草寇可以返回原籍,重新入户吗?”曾庆春大声问。
他的话立刻得到几个人的应和。
“皇上是颁布过几次这样的诏令,但具体时间我表哥当时也没说。”
这才是他们对她毕恭毕敬的目的。
明月出汗了,这本来就是她看书上说的,哪有什么具体时间。
“那,”陈英迟疑的问,“要不,你去问问你表哥,他不是进士吗?应该在做官了吧。”
明月苦笑:“他是做官了,但不在这里,他去了岭南。”
众人沉默了。
岭南意味着什么,他们都懂。
亏他们还以为这个商氏就是她表哥派来的呢,既然不是,她干嘛那么卖力的给朝廷歌功颂德,一个劲的挑拨他们?
满心的希望如同熊熊燃烧的大火,被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浇了个透。
最先沉不住气的是路氏,她夜里被儿子叫起来,又是安抚白四,又是照看明月,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却是快活的。
因为儿子告诉她,她可能马上可以回娘家了。
到头来是白高兴一场。
她的沮丧不加掩饰,她也没想掩饰,反正也要散伙了,谁也管不到谁头上。
陈英无法安慰她,屠龙寨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亟待解决。
“如果不能返回原籍,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寨里一直都是二当家去采购寨里的一应物资的,现在大家手中没什么钱,也没有户籍,出去万一被抓到了又怎么办?把手中那点钱散了后面的生活怎么办?
“打猎换呗,反正这山上的野物打不完,我家两个儿媳都是山民,她们也住山里,也没去办户籍。祖祖辈都那么过来了。”
赖五大声说。
这话立刻遭到众人的反对。
“你武功高,你能打,等你老了呢,还能这样能打?现在吃野兽,老了被野兽吃吗?”
“那山民的日子你愿意过你过,反正我受不了。”
“受不了怎么办?原籍又回不了!”
“要不还是干脆去收买路钱算了!”
“你能,寨里那么多年都没有去收过买路钱,你敢去收?那你住别的地方去,省得到时连累我。”
……
众人越说声音越大,吵作一团。
明月看看萧七郎和陈英,两人都面色凝重,没有说话的意思。
估计两人也想不到办法了。
一个是在这山寨里困了二十年,一个是刚刚遭受人生最大的打击。
她早已经明白了陈英对自己友好的原因。
他们想改变现状,又无力改变,以为自己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现状。
其实吧,如果能帮的话,确实也应该帮一把他们,自己刚刚大言不惭的说什么“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转眼自己想拍拍屁股走人,就有点渣了。
“你们说了那么多,就没想过耕种吗?耕种为主,打猎为辅,再做点其它什么手艺品贴补贴补,这日子不都那么过的吗?”
明月根据赵家人的生活状态如实说。
对不起,不要跟我提你们在前朝的曾经辉煌,在这里咱都是普通平民。
哦,不,连平民都是不是,是才准备金盆洗手的土匪。
唯一庆幸的是,没制造过什么惨案,还没被挂上号。
赖五心直口快:“少夫人,我有把子力气,也不是怕种地,但是那得有地种,少夫人看我们这里可有地种?就那么点泥地,够种菜吃就满足了。”
“不可以开荒吗?这些山上都有很多泥地。”
陈英看着明月,都不知道怎么说好:“少夫人,这山上的地太薄了,种子种下去都不一定能收回本,其实吧,我们以前也不是没有试过。”
这难不倒明月:“这件事好办,我听说有一种粮食,不但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也不高。这件事往后再办,现在我们先说眼前的。”
这种粮食就是传说中的土豆。
原书里的霍凤起就因为发现它,并把它带到边疆种植而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