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官府发了宋狗子的海捕文书。
听到这些,大家都庆幸,还好去了京城,要不然又是老人又是孩子的,多危险。
刘玥留了几天才离开。这会镇子里都草木皆兵的,镇子几个入口都设了岗。也组建了民夫队,就怕宋狗子再杀个回马枪呢。
不过刘玥倒觉得不至于。这么大的案子,县里很重视,就算抓不到宋狗子,宋狗子也不敢回来了。而且这年代户籍管理十分严格,没有路引,连县城都进不去。现在又有海捕文书,被抓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待了几天,劝了爹和娘跟自己去京城,但爹娘都不愿意。只好再住几天,确定家里没事才和三哥一起回了京城。
回来后大奶奶就跟刘玥说了,义卖得的银子终于分好了。就像刘玥预计的,吕老只留下了一成银子。看到剩下的银子数额,刘玥觉得也不少了。
按照说好的,对半分。分到的银子在明启国十几个大城市,都起个积善堂是够用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被吕老打击了:
这哪里够?又不是盖完了就完事了,要想长期办下去就要卖地、买铺子,用地租铺租养积善堂,才能长久。否则以后生存的银子哪来?靠募捐?有人捐当然好,没人捐怎么办?没了银子,孩子怎么办?都掐死?
就说刘玥想得太简单了,把京城的积善堂完善了,剩下的银子够在别的大城镇边上周起五间积善堂就算不错了。算一算,新建积善堂的数量加上京城的有六间了,也算可以了,总好过辛辛苦苦赚的银子都被征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