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起突发事件,大夫们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荀林父的兄弟荀首卜了一卦,卦象由“师”(坎下坤上)变为“临”(兑下坤上)。
荀首心情沉重地说:“此师殆哉!《周易》上说:‘师出以律,否臧凶’。将士们服从军令为臧,违反军令为否,‘坎’为大川,又代表军众,‘坎’卦变了成了‘兑’,军心就离散啦!军心离散就会削弱战力,河道拥塞就会成为沼泽。
“兵法说;‘治众如治寡’,指挥三军如同指挥一人,这就是告诫将士们要严守军令。现在军令不行,就像大河拥塞变成沼泽,而沼泽是最容易干涸的,所以说如果遇到楚军,失败必成定局。这一切都是彘子(先縠的封地为彘)造成的,他就算能活着回去,也一定会有大的灾祸。”
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以偏师陷于险地,您的罪大了!下属违抗军令,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呢?如果战败,那就是重罪。不如全军渡河吧!就算战败,一个人的罪由六个人分担,您罪不至死。”
士会说:“韩大夫说得对,他一个人就绑架了半个中军。我们不能放弃被绑架的将士,除了渡河没有其它办法了!”其他大夫们也表示同意,晋军随后全体渡过黄河。
先縠登上南岸,他那澎湃的热情立即消失了。他清楚违抗军令的后果,也对楚军怀有巨大的恐惧,他望着身后这几千号人,军士们也面色阴沉地望着他;他不知道是该前进还是返回,结果就在原地驻扎下来。不久他看到全部晋军开始渡河,便又恢复了不可一世的嘴脸。
在另一面,由于楚军历史上从未见过黄河,所以楚庄王打算饮马黄河再回师——这个行动将是个伟大的壮举,他可以借此向祖先和国人大大夸耀一番。
当楚师行进到郔地(今郑州附近)时,楚庄王收到了晋军渡河的消息。他心中兴奋的情绪烟消云散,顿时感到头上一盆凉水、怀里抱着冰。楚庄王无意与晋军发生冲突,便把将领们召到军帐里,向他们下达了回师的命令。
伍参首先跳出来反对,他强烈要求直面晋军,如果战事无法避免,那就不惜与晋军全面开战。
孙叔敖素来看不上那个行事张扬、喜欢自我表现的年轻人,他怒斥道:“楚师去年入陈,今年入郑,所有战事没有不顺利完成的。现在大敌当前,一旦战败则前功尽弃,到那时你的肉够我吃的吗?”
伍参说:“楚军如果取胜,就是令尹大人失策;如果不胜,我的肉会在晋人那里,你也吃不到啊!”
楚庄王显然被伍参的话打动了,他开始思考要不要采纳伍参的意见。孙叔敖见楚庄王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便冲出军帐,传令拔营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