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濒临倒闭的几家棉纺企业,戚菁菁正色起来,她详细地介绍了几家企业的情况。
丰市工业局下属的棉纺企业有6家,分别是:纺纱厂、色织厂、印染厂、织布厂、线毯厂、毛巾厂,现有职工5000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女工。随着市场变化,受成本高、产品单一、质量差的影响,这六家厂子都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职工都在放大假,下一步何去何从,让戚菁菁很是头疼。
从乐立那里看,丰市商业银行在这六家企业有7000万贷款,也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一旦形成不良,确实难以交待。
邱宇捷沉思了一会,温柔地对戚菁菁说:“菁菁,我的想法是这样......”
戚菁菁脸色羞红地说:“邱总,你先别叫我菁菁好吗?我听着有点不习惯。”
邱宇捷尴尬地笑了笑,说:“好的,戚局,我先说说我的想法。这几个厂子的设备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能够利用的就是场地、厂房和熟练工人,我准备引进先进的印染和纺织设备,生产适合超市销售的各档次日用针纺织品。重新注册一个公司,对这些人员和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几个专业性生产基地。”
“关于这几个工厂的购买价格只要公平合理就行,熟练工人择优录用。但那些管理人员,恐怕就得由你们工业局去安排了,我才不要那些鱼肉百姓,中饱私馕的家伙。”
“关于乐行长的贷款,我的意见既然已经在停本停息期,就不如先划转到资产公司,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来还,不要让我一下子背上这么沉重的包袱。”
乐立心头一沉,这个邱宇捷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在涉及自己的根本利益上,却是寸步不让,以前真是看走了眼。
乐立语气坚决地说:“邱公子,现在这个贷款的焦点,在于是留在新公司还是留在老厂子,如果选择就在老厂子,我们就要依法处理老厂子的财产,用于偿还债务,那样你的收购计划就很难完成。如果你的新公司选择承接贷款,那一切事就好谈了。”
邱宇捷玩味地说:“你说我的新公司先承接7000万贷款,就这几个破厂子值吗?我还不如直接建新厂。”
戚菁菁说:“邱总,如果你想征地建新厂,就这6个厂子的规模,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你没有3个亿是不够的。”
邱宇捷挠挠头说:“我没有详细算过账,但如果这样全部把贷款承接过来,我也就亏大发了。”
乐立说:“如果你有捡便宜的心理,等到这些厂子破产后,再去收购,也许可以少花钱,但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作为债权方来说,也不会轻易答应把这些资产低价处理。如果你能承接贷款,然后再给市里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我觉得戚局长这里还是可以接受的。”
邱宇捷想了一会,突然嬉皮笑脸地说:“看在我们家菁菁面子上,我认一个亿,其中7000万为新公司承接贷款,剩下我拿出3000万现金,用于这六个厂子的安置工作,这就是我的底线了。”
戚菁菁恼怒地说:“邱总,你又在胡说八道什么,谁是你们家菁菁,我答应你了吗?”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