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小城,静静地趟在南疆,距离边境,只有几十公里。
我们时常说,有了护照和签证,出国比出省还快得多——而那也是事实。
那一年,我们去了河口,那是一个口岸。
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父亲要带我们去那里玩,也不知道那种地方到底有什么可玩的。
父亲却只是一句话。
“想带你们去多看看。”
路程不远,一天驾车一天就到了,但是到了之后,我觉得更是无聊了。已经在北回归以南了,又恰逢盛夏,热得出奇,而中越的边境,就是一条河。
河上有座桥,那是跨越河界的“路”。
河的这头,是我们,那头,就是他们。
我第一次看到过被改装过专职用来运货的两轮自行车,据说可以载一吨的货,有没有夸张我不知道,但是那堆起来比人要高的货物绝对不轻。这样的自行车是要越手推的,就用手推着这样一座座的小山走。
每天早晨,口岸还未打开,那一边就是密密麻麻的人,妇女居多。口岸刚刚打开,他们就奔过来,或是带着越南那边的货物,或是推着空车赶过来买货运回去,一趟趟地把货物运过海关,运到河的那一边。
我们的商品总是很受欢迎,过了那条河就是另一个价钱,值得这样拼,而且对于他们而言,或许也只能这样拼,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无法选择,不像我们,还可以选择晚饭后看电影还是吹河风。
我曾去过一个边境景区,已经出省了,而且与小城无关,但是与我的感想有关。
边境是一条河,一条不算宽的河,却像是隔出了两个世界。
我们这边,是旅游区,那边是荒山。十几岁的,甚至可能不到十岁的越南孩子,坐在一条条小船上划过来,船上载着一些越南特色的东西,上面都贴着白纸,白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数字。
矮小瘦弱的越南孩子托起双手,把手里的东西往上托,好让岸上的游客能够看见。
他们手里的东西,似乎就是他们的希望。但是,他们举起的东西,几乎够不到这边岸上的地面——他们托起的希望,甚至不及我们的脚底。
可是一只只小手依旧向上伸着,哪怕绝对不可能够到这边的岸边。
那是十几岁的我看到的东西。有些东西,看到眼里,记在心中,那场景就已经忘不掉了。
我觉得是应该多看看,不只是多向前看看,也应该多向后看看,不是说要比差,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向后看看,看看那些甚至被我们忽视被我们遗忘甚至完全没有被记住的人,看着他们,看着他们的生活。
我想说的河界,可不是国界的河界,我说的他们也可能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