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全呐,悟性高,教书的连连夸赞,说有出息。
乡里的教育比不上大城市,一间教室,挤着一百多号人,把黑板化成几份,分给不同的年级,桌子是用木块搭起来的,本来村里没有课桌,是一个老工匠为学生们修的。课本啥的就更不用说了,一本书,全班借着抄,再用针线缝起来,这就是新课本,就这样,学生们爱不释手。
城里的老师不愿意到山沟里来,嫌村里穷,每天爬坡上哇的,那还得了。
几年前,好不容易盼来了个老师,人家刚到村口,还没进来,就走了,这哪,一下子把村里的人心都寒了。
这几年呐,外面也没来过老师。不过也是,谁考上大学都是为了走出这山沟沟,哪有回来的理儿,巴不得一辈子呆在外面,毕竟外面好太多了。没了老师咋办,那好,一些上过学的老一辈来充当老师,一个人,是数学老师,也是语文,体育等等课的老师。即使知识不是很丰富,教这些学生还是可以的。
刘海初中毕业,去了县城里头,当个老师。刘全呐晚一些,终于等到考完了,可由于国家政策发生改变,便也就错过了,又连连考了两年,还没过。
这就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了动力。
农村娃上学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儿,有时候吃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学习呢。
刘全想了想,反正哥哥文化高,当了老师,好歹家里出了个文化人儿,也便没有遗憾了。不如出去打个工,赚点钱,还能养活家。
因为在学校里,都是大锅饭。说好听点是食堂,不好听是,每一炖一大锅洋芋,连皮都不剥,再放几片菜叶子,每人钥一碗,不好吃也没法,条件就是这样,为了学习,也不得不忍着。
刘全饭量大,这么小一晚怎可能够吃,都不够塞牙缝的。
刘全就想着能找份工,吃上大白面馍。矿里的工是管饱吃的,一天两个白馍,也顾不得矿里的环境,刘全一心想着早点吃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