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一日转瞬即逝,朱高炽重新投入到上午研习,下午批阅奏折的日常。在朱元璋的悉心教诲下,他对朝政的见解越发成熟。
今日,或许是有人暗示,或是方孝儒的特别安排,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不再是单调的儒家经典,转而变为历史。
一提起历史,朱高炽立刻兴致盎然,即便历史是由胜者书写的颂歌,他对那些记载的事件仍充满好奇。
自古以来,各国编纂史书以警示自己,避免重蹈覆辙,从历史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唯有深思熟虑,方能开创更美好的时代。
更何况,大明藏书阁中的史书原汁原味,经无数文人提炼,历朝历代的弊端无所遁形,以警醒帝王。
方孝儒还分享了一些史书中未提及的知识,让朱高炽受益匪浅。大明建国不过二三十年,他竟已考虑如此多未知因素,其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同时,方孝儒对元朝深恶痛绝,因他生于王朝末世,民生凋敝。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对汉人持有特殊的歧视,让年幼的方孝儒饱受苦难。
讲述这段经历时,方孝儒神情激昂,令人感同身受。
然而,方孝儒并未全盘否定元朝的优点,至少它宣扬了华夏的威名,将华夏的领土扩张至空前广袤。
这种从不同视角审视同一事件的态度,正是朱高炽需学习的。身为皇帝,看待问题不能片面,不能偏颇,唯有如此,方能做出明智决策,不被权力所蒙蔽。
不得不承认,元朝是个极度繁荣的时代,它让全世界知晓华夏的存在,各地海港贸易络绎不绝。
向南,与南洋诸族交往,向北,涉足极北之地,向东,与波斯人交易,更东,征服了众多岛屿王国。
随着海洋交易的持续繁荣,造船业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货物流通,dayuan的丝绸、瓷器等特产风靡全球,吸引着不同肤色的人群。方孝儒的话题流转,从经济转向了dayuan的文化领域。
尽管dayuan民族繁多,各种文化交织,但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使它能吸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塑造了dayuan的核心文化风貌。然而,文化的汉族化趋势触动了贵族阶层的权益,原本可能深远的交融被迫戛然而止。朱高炽闻言,心中不禁惋惜。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句,元代的戏曲,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烙印,各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