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以开始还沉浸在有了小跟班的快乐中,但渐渐懂事的她也感受到了微妙的变化。
那个时候她上小学,数学成绩一直出奇的好,她对数字也格外的好奇和敏锐。寒假,快临近过年,母亲周若说要给他们买过年的新衣服,于是带着她们姐弟二人逛商场,在商场里有蛋糕店,那种刚刚在国内流行起来的西式蛋糕店,里面的各式俄罗斯面包和蛋糕让人眼前一亮。不同形状的面包陈列在专门的木架上,人们可以拿着托盘根据面包的款式和下面的价签随意挑选。姐弟两看到着新奇的面包店,眼睛都直了,母亲周若也很干脆地进店给两个孩子挑选面包,然而母亲并没有给她和若以买同一款面包。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宋若以看到周若把更好看,价签数字更大的那款蛋糕直接给了弟弟,而自己拿到的却是一个小小的面包卷,让她失望的是里面什么夹心都没有。
那是她第一次垂头丧气。
再后来,母亲周若给弟弟买衣服的频率明显高于她;偶尔弟弟调皮,姐弟两有了小矛盾,周若也是护着弟弟,开始是一次两次,后来几乎是每一次;平日里周若关心的也是她弟弟早上,晚上想要吃什么,却几乎不问她。
即使再迟钝,她也能感觉到母亲周若对弟弟的偏爱。
但是还好有父亲宋祥国,他经常出差,但是每次回家都会给她带礼物。虽然经常不在家,宋祥国也能敏锐地感觉家里重男轻女的氛围。有一次宋若以放学回家,听到父母激烈的吵架,周若责怪宋祥国好不容易出一次国,居然没有给她和儿子买礼物,只是给女儿买了埃菲尔铁塔模型的乐高,说她都已经上初中了早就过了玩玩具的年纪了。宋祥国反驳道:他就是想给女儿买,他早就看不惯这种传统老古董的思想……后面争吵的内容,宋若以也听得断断续续,到最后她眼泪滴答,就只听到自己的啜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