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衍没有作出选择,因为他知道单凭这个选择无法扭转现状。
舆论的声音已经被挑起,在他的预测中,未来和灯塔人必有一战,区别只是什么时候爆发。
【30年2月】
时间过得很快。
在「尼亚」地区并入「星联邦」后,4年时间转眼而过。
斜月帝国方向。
临时作战部门持续不断地和斜月帝国打了整整4年。
在前两年,双方打得最激烈,接连爆发了多场大型战役。
「斜月大陆」世界的东南角被联邦方面控制,整个「钟摆」地区,半个「林赛」地区被纳入联邦掌控,超过1500万斜月人位于联邦控制区之内。
为了达到如此战果,临时作战部门在前两年付出了总计余名联邦军士兵的牺牲,伤员是牺牲人数的三到五倍。
因此,联邦第一集团军也在战争中不断征召新兵,一些功勋作战集群甚至已经换了一半人了。
牺牲总人数快达到「格林特湾」战争的两倍了。
相应的物资消耗更是堪称天量,据不完全统计,按星币价值计算,已经超越了200亿星币。
具体的过程没有什么好说的,「斜月大陆」世界作为斜月帝国的核心世界,被各种高密度城市充斥。
打的就是巷战。
一座座城市化为血肉磨坊,虽然斜月士兵都是新兵,但在巷战的环境下,他们也有概率对联邦军士兵造成伤害。
为了阻挡联邦,斜月帝国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
至少有100万斜月士兵在战争中牺牲。
要不是在战争中,斜月帝国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术在不断进步,自动枪械仿制成功,内燃机技术出现,斜月人也无法把联邦拖在一座座城市之中。
在这4年中的后两年,临时作战部门的攻势有所放缓。
这当然不是因为战争的牺牲或资源损耗,事实上,这些消耗对于「星联邦」来说是有利的。
这场战争为联邦储备了大量的老兵,前线的联邦第一集团军采取了以作战集群为单位的轮换制度。
一支作战集群在前线打了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就会被安排到后方休假,让其它作战集群顶上。
所以,虽然联邦第一集团军在前线一直维持着10万作战人员的规模,但更多的老兵被放到了后方,以军事教官或其它身份继续为联邦效力。
最主要的原因是,后方不稳定。
这是联邦攻击斜月帝国的过程中一直出现的问题,并且,基本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
「星联邦」在战争中采取的治理过程为三步。
第一步,攻打下来一片地区。
第二步,在当地重建亲联邦的新地区政府。
第三步,通过正规的程序,宣布这片地区并入「星联邦」。
简单粗暴。
但没有用。
大量自发的或斜月政府组织的城市游击队给临时作战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压力。
治安型武装无人机的需求不断上升,从最初的一万架上升到了两万架,甚至三万架。
要知道,前线都不需要那么多的武装无人机,而且,这些武装无人机的后勤消耗和控制成本远远超出了临时作战部门的负担上限。
武装无人机是有用,但在面对大规模的人口时,有用的不多。
而且,在联邦法律框架下,治安型武装无人机没有权限击杀联邦公民,就算临时作战部门下发了临时击杀权限,这也会违背很多联邦法令。
相关问题无比繁杂,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明白的,更加不可能大规模地对平民动用致命武力,不能重复征服「欧米伽」时期犯下的错误。
因此,治安型武装无人机在后方治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需要一定的算力,其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初步筛选出可疑目标,接着将拍摄的图像传输到区域控制中心,接着由区域控制中心的人工智能进行识别,接着再将结果传输至武装无人机,武装无人机再行动,或者通知当地的警察部门或维稳部队处理。
所谓的可疑目标就是斜月城市游击队。
记录在案的游击队成员,疑似的游击队成员,未登记的持枪者等等。
算力是珍贵资源,不可能覆盖那么大的范围。
后方的主要治安力量还是要依靠联邦军士兵和新政府新建的警察部门。
但人员不够。
所有的问题都是前线的联邦军士兵数量不够。
这怎么办啊!没有办法!
「斜月大陆」世界汇聚了斜月帝国所有的荣光,所有的积累,所有生活在此的斜月人都为帝国感到骄傲。
「星联邦」在这个世界没有多少民间基础。
星衍调侃道:“我们陷入了斜月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最高指挥部要求临时作战部门转变作战思路。
放缓攻势,持续施压,等待对方犯错,或崩溃。
在联邦方面的相关报告评估中指出,斜月帝国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联邦要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星衍没有作出选择,因为他知道单凭这个选择无法扭转现状。
舆论的声音已经被挑起,在他的预测中,未来和灯塔人必有一战,区别只是什么时候爆发。
【30年2月】
时间过得很快。
在「尼亚」地区并入「星联邦」后,4年时间转眼而过。
斜月帝国方向。
临时作战部门持续不断地和斜月帝国打了整整4年。
在前两年,双方打得最激烈,接连爆发了多场大型战役。
「斜月大陆」世界的东南角被联邦方面控制,整个「钟摆」地区,半个「林赛」地区被纳入联邦掌控,超过1500万斜月人位于联邦控制区之内。
为了达到如此战果,临时作战部门在前两年付出了总计余名联邦军士兵的牺牲,伤员是牺牲人数的三到五倍。
因此,联邦第一集团军也在战争中不断征召新兵,一些功勋作战集群甚至已经换了一半人了。
牺牲总人数快达到「格林特湾」战争的两倍了。
相应的物资消耗更是堪称天量,据不完全统计,按星币价值计算,已经超越了200亿星币。
具体的过程没有什么好说的,「斜月大陆」世界作为斜月帝国的核心世界,被各种高密度城市充斥。
打的就是巷战。
一座座城市化为血肉磨坊,虽然斜月士兵都是新兵,但在巷战的环境下,他们也有概率对联邦军士兵造成伤害。
为了阻挡联邦,斜月帝国付出的代价更加沉重。
至少有100万斜月士兵在战争中牺牲。
要不是在战争中,斜月帝国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术在不断进步,自动枪械仿制成功,内燃机技术出现,斜月人也无法把联邦拖在一座座城市之中。
在这4年中的后两年,临时作战部门的攻势有所放缓。
这当然不是因为战争的牺牲或资源损耗,事实上,这些消耗对于「星联邦」来说是有利的。
这场战争为联邦储备了大量的老兵,前线的联邦第一集团军采取了以作战集群为单位的轮换制度。
一支作战集群在前线打了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就会被安排到后方休假,让其它作战集群顶上。
所以,虽然联邦第一集团军在前线一直维持着10万作战人员的规模,但更多的老兵被放到了后方,以军事教官或其它身份继续为联邦效力。
最主要的原因是,后方不稳定。
这是联邦攻击斜月帝国的过程中一直出现的问题,并且,基本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
「星联邦」在战争中采取的治理过程为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