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算得上顶尖世家的,也就五六个,其中喻、董、张三家名声最大。
喻家时代做顺臣,每次都能站到了正确的队伍中,这是不假,可要说宫中和朝廷不忌惮吧,不是那回事。
因此董家才在短短十几年从一个二流顶尖的世家变成一流世家,朝廷有意无意扶持起来的,若不然董家怎么会一人独吞南边军的物资采买等事。
朝廷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让董家抗衡喻家。
蛋糕就那么大,一个人吃,吃的太肥,太壮,不如找一群人吃,都肥一些,壮一些,却不是太壮太肥,吃的时候,这些人也会自相残杀,对朝廷有利。
喻家势力庞大,光靠一个董家远远不够,因此董家又开始扶持张家,将张家养成了一条恶狗。
张家借着董家的支持,大肆拉拢收买南地文臣武将,以很多下作的手段累积资本。
结果呢,结果宫中和朝廷预想中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喻家根本没搭理董家和张家。
董家和张家想要扩地盘,喻家不闻不问,爱怎么扩就怎么扩,只要别侵犯他们喻家的利益就行。
要么说董家聪明,人家根本不吃蛋糕,而是自己做蛋糕,自己做,自己吃,有时候还给朝廷吃一些。
新朝这么多年来,喻家根本不鸟董家和张家,除此之外,喻家代表也就是户部左侍郎喻文州,变成了能臣,重臣,未来会担任户部尚书并且辅佐新君。
这就是个很扯的事,喻家是真心希望大康朝做大做强的,可董家和张家势大了。
要么说喻家目光长远,看不上董家和张家是有原因的。
董家和张家也看出来喻家要的不是钱、权,而是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然后这两家开始掐起来的,说是结盟,私下里也不对付,涉及南地和两家利益时,守望相助,涉及到自己利益时,也会狗咬狗。
搞到了现在,不稳定因素根本不是喻家,至少目前来看不是喻家,而是董家和张家。
现在呢,齐烨来了一趟南地,借着吕元嘉之死,借着查案,张家折腾没了一半的家产,险些被打回原形,董家呢,积攒了不知多少财富被付之一炬,如果再将吕元嘉之死的罪名按在董家头上,董家一定如旺仔所说,至少伤筋动骨。
那么伤筋动骨后的董家日后在南地混,肯定不如以前风光,还要处处小心,根本不用朝廷出手,其他世家就会想方设法将董家吃干抹净。
这无疑最符合宫中和朝廷的利益,如果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就算齐烨不想栽赃嫁祸东家,宫中和朝廷也愿意这么干!
“我记得旺仔你和我说过,兵部尚书吕元嘉被文臣所敬仰,被称之为儒将。”
齐烨跳下了马车,一步一步走向生无可恋的董云舒:“老尚书在建朝时就有告老还乡的意思了,被陛下再三挽留这才坚持了十几年,为国朝付出了一切,俩儿子战死沙场,老妻故去,孤家寡人一个,就剩一个孙儿在老家整日读书。”
说完后,齐烨来到了董云舒面前,蹲下身:“你运气不怎么好,碰到本世子来查案,所以我会折腾你们这些世家,因为我不怕你们,可你的运气又很好,因为我或许是京中唯一在乎公道,唯一在乎一位老尚书公道的人。”
董云舒抬起头,面露迷茫之色。
“如果是你们董家人做的,我保证,你们董家完蛋了,可要不是你们董家人做的,我不会栽赃你们董家,不过有两个条件。”
董云舒的双目恢复了几分光彩:“什么条件。”
“你们放了火,烧了山,需要赔偿吧,不多,一百万贯,火烧到了陈洲,吓着了百姓,需要赔偿吧,二百万贯,一共三百万贯交出来,这是第一个条…”
“你做梦!”董云舒破口大骂:“明明是你命人放的火,还有,你以为我董家的钱财是大风刮来的不成,你一把火烧了我董家多少家财,我董家还想寻你讨个公道!”
“哦。”齐烨站起身看向喻斌:“捏造罪证吧,案子结了,董家做的。”
董云舒大吼道:“三百万贯,明日给你!”
“你贱不贱啊。”齐烨翻了个白眼,再次蹲下身:“第二个条件,交出南边军物资采买的一应事务。”
“你说什么!”董云舒又怒了:“这是我董家立身之本,你休想。”
齐烨:“喻斌,捏造罪…”
董云舒:“好,三百万贯,董家不再接管南边军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