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在防御的时候,是可以成为楚军的天险,可是,当楚军撤退的时候,淮河便成为了楚军的拦路虎。
项燕完全可以想象,往南撤到淮河时,数十万楚军,拥挤在淮河以北,而后面,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黑压压的压上来。
没有足够空间闪转腾挪的楚军,怕是会被秦军迅速击垮。
而且,往南撤的话,汝水,颖水,涡水,北淝水等诸多南北走向的河流,会变成一道道隔离墙,把楚军分割开来。
而往东,情况则不同,虽然说,往东撤道路不如往南撤退。
而且,还需要渡过汝水,颖水,涡水这些河流。
可是,这些河流,和淮河一比,全都可以算是小河。
楚军完全可以搭建浮桥,来作为楚军通过的方式。
而且,有这些南北走向的河流,楚军在面临秦军追击的时候,还可以以这些河流为依托,抵抗秦军,为楚军主力撤退,争取时间。
哪怕秦军突破河流,追上楚军,楚军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布阵,完整的面对秦军。
而且,往东撤退,还相当于断绝了秦军最为依仗的水路运输补给。
另外,往东撤退,还可以保住楚军的完整性。
楚军半数以上的军队,都是各个封君的私兵。
这些私兵在撤退的时候,项燕也无法有效控制。
从平舆,郢陈一线往南撤,中途会会途经大量封君的封地。
项燕担心,这些封地的军队在途经所属封地的时候,会脱离大军,造成严重的动荡。
毕竟,在之前,各个封地的楚军,就已经开始人心浮动了项燕非常清楚,一旦在撤退途中,楚军出现离散情况 那么,五十万楚军,恐怕会瞬间陷入极其严重的混乱。
而往东,虽然也要经过不少封地, 但是,只要经过少数封地,便可以抵达楚国中央的控制区,到了那里,各个封地的楚军,便不会再随便想着逃跑了。
只有如此,项燕才有时间,重新组织楚军。
而项燕需要做的,便是在撤退开始之前,先进行一些布置。
项燕要在汝水,颖水,涡水等河流上面,提前架设浮桥,这样,楚军一旦开始撤退,便可以快速通过这些河流。
同时,项燕还打算,在撤退路线上,沿途先建立好楚军的补给点。
这样,在撤退时,哪怕楚军失去了水路补给线,也不至于陷入缺粮的危机。
再者,五十万楚军,在绵延数百里的防线上,进行撤退,需要进行的准备还有很多。
比如说,撤退时候的次序,哪支楚军最先撤退,哪支楚军负责断后,这些,都需要项燕进行精心布置的。
翌日。
沉寂良久的楚军战线,再次热闹了起来。
项燕调动大量的大型器械,进入楚军一线部队,同时,项燕还开始将楚军进行集结。
楚军大半兵力,开始向战线东侧集结。
楚军出动了大量的小规模部队,开始对秦军郢陈一线发动试探性进攻。
楚军的后勤补给,也开始向东集结。
并且,项燕出动了大批楚国骑兵 向东延伸。
和秦军骑兵,展开了厮杀。
一切迹象都表明,楚军已经按耐不住,准备对秦军发动进攻。
而进攻地点,便是秦军郢陈一线。
对于楚军的进攻意图,秦军并不意外。
相比于平舆一线,秦军防线的核心 其实是郢陈一线。
毕竟,郢陈是秦军重要的补给枢纽。
只要楚军占据了郢陈,那么,便相当于切断了秦军大半的补给。
就算无法击败秦军,至少,也可以逼迫秦军后撤,甚至放弃此次伐楚之战。
项燕大张旗鼓的集结军队,摆出一副要大举出击的样子,其实都是为了迷惑秦军。
毕竟,楚军要撤退,秦军必然会追击,而项燕如今摆出进攻的态势,便是让秦军误认为,楚军不会撤退。
另外,楚军分散在绵延数百里的战线上面。
如果不进行集结,就直接撤退,那么,五十万楚军会变成一盘散沙的。
到时候,秦军可以轻松碾压楚军。
所以,项燕表面要对秦军发动进攻,这样就算是把其他地区的楚军集结起来,秦军也不会发觉有什么问题。
这样,楚军集结完毕以后,项燕再撤退,那么,便可以保住,几十万楚军 不会是一盘散沙。
接下来几日,项燕继续让楚军和秦军进行低烈度交战。
让秦军误以为,楚军是在秦军战线上寻找薄弱点。
在项燕大张旗鼓进行进攻准备的同时。
项燕派遣了不少人,开始在汝水,颖水,涡水这些需要途经的河流上,搭建浮桥。
并在楚军撤退路线上,建立临时的补给点,以供楚军在撤退的时候使用。
为了隐瞒楚军的行动,项燕还派出大量骑兵,清理颖水,汝水周边的秦军骑兵。
……
“吏长,你要带我们要去哪里?按照命令,我们现在已经脱离规定的巡视范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淮河在防御的时候,是可以成为楚军的天险,可是,当楚军撤退的时候,淮河便成为了楚军的拦路虎。
项燕完全可以想象,往南撤到淮河时,数十万楚军,拥挤在淮河以北,而后面,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黑压压的压上来。
没有足够空间闪转腾挪的楚军,怕是会被秦军迅速击垮。
而且,往南撤的话,汝水,颖水,涡水,北淝水等诸多南北走向的河流,会变成一道道隔离墙,把楚军分割开来。
而往东,情况则不同,虽然说,往东撤道路不如往南撤退。
而且,还需要渡过汝水,颖水,涡水这些河流。
可是,这些河流,和淮河一比,全都可以算是小河。
楚军完全可以搭建浮桥,来作为楚军通过的方式。
而且,有这些南北走向的河流,楚军在面临秦军追击的时候,还可以以这些河流为依托,抵抗秦军,为楚军主力撤退,争取时间。
哪怕秦军突破河流,追上楚军,楚军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布阵,完整的面对秦军。
而且,往东撤退,还相当于断绝了秦军最为依仗的水路运输补给。
另外,往东撤退,还可以保住楚军的完整性。
楚军半数以上的军队,都是各个封君的私兵。
这些私兵在撤退的时候,项燕也无法有效控制。
从平舆,郢陈一线往南撤,中途会会途经大量封君的封地。
项燕担心,这些封地的军队在途经所属封地的时候,会脱离大军,造成严重的动荡。
毕竟,在之前,各个封地的楚军,就已经开始人心浮动了项燕非常清楚,一旦在撤退途中,楚军出现离散情况 那么,五十万楚军,恐怕会瞬间陷入极其严重的混乱。
而往东,虽然也要经过不少封地, 但是,只要经过少数封地,便可以抵达楚国中央的控制区,到了那里,各个封地的楚军,便不会再随便想着逃跑了。
只有如此,项燕才有时间,重新组织楚军。
而项燕需要做的,便是在撤退开始之前,先进行一些布置。
项燕要在汝水,颖水,涡水等河流上面,提前架设浮桥,这样,楚军一旦开始撤退,便可以快速通过这些河流。
同时,项燕还打算,在撤退路线上,沿途先建立好楚军的补给点。
这样,在撤退时,哪怕楚军失去了水路补给线,也不至于陷入缺粮的危机。
再者,五十万楚军,在绵延数百里的防线上,进行撤退,需要进行的准备还有很多。
比如说,撤退时候的次序,哪支楚军最先撤退,哪支楚军负责断后,这些,都需要项燕进行精心布置的。
翌日。
沉寂良久的楚军战线,再次热闹了起来。
项燕调动大量的大型器械,进入楚军一线部队,同时,项燕还开始将楚军进行集结。
楚军大半兵力,开始向战线东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