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先哲通过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不断探索、观察,而总结出一套辨证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宇宙观、一种方法论,是对宇宙间所有事物的最根本规律的概括。
学说认为,在自然界中一切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物象都同时存在着对立的两方面。它们相互依存,消长,转化;也就是说它们的每一个侧面都是以自己的另一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于不断运动中的世界里做着规律性的转变,在此进彼退、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转化成它们相对的另一侧面。生生不断,周而复始;这便是阴阳运动。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有名而无实。”指的就是阴阳属于抽象的概念而非具体的事物。
其原始意义是指对太阳的向背。向着太阳的一面明而光亮,所以叫‘阳’;背着太阳的一面幽晦阴暗,所以叫‘阴’。这种对相关联事物的相反相成两方面的概括后来引申到了对所有事物上,这便是阴阳。
阴阳是相对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将所有:积极的、刚健的、外在的、明亮的等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现象,定义为‘阳’性。
所有:消极的、柔弱的、内在的、阴暗的等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现象,定义为‘阴’性
阳: 上外 昼 春夏 温热 轻 明亮 干 燥 上升 动 兴奋 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