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导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六朝时,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的金陵,人口已达28万户,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四大古都中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衣冠南渡使汉族在金陵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被历代所传诵。 金陵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象征着古典中华文明,有“天下文枢”之称,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金陵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金陵、长安、洛阳、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首都。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明代的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六世纪的欧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明代自永乐迁都以及宣德朝之后逐步形成了“两京制”,即首都北京和陪都南京。南京作为故都,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衙门基本都有设置。南京的最高军政长官共设有守备大臣、守备太监、参赞机务三个岗位,以达到彼此牵制的作用。职务设置也需讲究主次,仁宗朝南京诸守备大臣中,名义上政治地位以守备勋臣最高。派往南京充当守备大臣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勋臣。从明中期开始,作为皇帝最直接的代表守备太监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南京参赞军务一般由南京兵部尚书兼领。明中期以后,南京参赞机务的权势也在不断提升,并在很大程度上压过守备勋臣。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