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日德兰战火的淬炼,德意志海军战略双杰之一的沃尔夫冈-魏格纳在1915年6-8月连续撰写《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我们能改善现状吗?》和《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三篇论文。
四十岁的魏格纳基于日德兰海战后德英两国海军态势指出赫尔戈兰湾基地已经没有战术价值,德国应该以轻型舰艇攻击英国人的运输线和海岸线,随后利用快速战列巡洋舰部队作为基干,一举占领设得兰或者奥克尼群岛,一劳永逸地破除英国封锁德国舰队的机会,最后在德国选定的有利海区与大舰队决战。(搜索最新更新尽在.本站)
纵观一战,大洋舰队高层对战略双杰之一的魏格纳评价远不如海蒂-西莱姆,不仅因为魏格纳论文中随处可见的悖论,而且他的论文脱胎于那场酣畅淋漓的日德兰海战。毋庸置疑,如果没有海蒂-西莱姆在“1914年转折会议”上的纵横捭阖殚精竭虑,也就不会有1915年大舰巨炮时代最强音和魏格纳的三篇饱受争议的论文。”
——《迟到的赫尔墨斯,无畏舰时代的海蒂-西莱姆和沃尔夫冈-魏格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王海蒂的身上,不屑一顾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更多的人都在期待德意志的战略天才,看他用块垒和鞭辟入里造出什么世界!
戴上军帽,将头上缠着的绷带遮掩起来,伴着希佩尔和舍尔激励的目光,王海蒂深吸一口气,毫无做作的走上发言台。
1897年,王海蒂提出比绿水海军学派走得更远的“非对称作战”概念,这概念重视对飞行器、潜艇、水雷等新技术的运用,也不排斥全重装战列舰、完美巡洋舰和马汉式的战列线决战,然而内容缺乏理论数据支撑而过于苍白无力,被当成凡尔纳的科幻小说;1914年,三十六岁的王海蒂修改和完善了“非对称作战”概念卷土重来,但是他主动进攻观点与海军部对英国人不会参战的判断大相径庭,因此被决策层华丽的忽视;开战后,大舰队坚守斯卡帕湾实行远程封锁,王海蒂重提“非对称作战”,又因为与存在舰队理念格格不入,穿越客的理想和矜持再次被放逐。多格尔沙洲海战,王海蒂终于跻身海军高层,在柏林海军总部陈旧破败的会议室里积累了足够的话语权,这是王海蒂期待已久的舞台,逆天改命、完成大洋舰队自我救赎的绝佳良机!
带着雷令风行,王海蒂站在发言台上,锋芒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举手投足间绝无拖泥带水。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动作,台下海军人心底都产生一种诡异的预判,也许过了今天,不,出走会议室门槛的那一瞬,年轻的海军战略天才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杰出的战略家,书迷们还喜欢看:。
“先生们,战巡或者无畏舰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题!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王海蒂第一句话就轰动全场。追溯这个年轻人叛逆的服役生涯,他的观点决计不是一种妥协折中,而是风雨欲来的前奏。穆勒和保守派元老冷笑着,而年轻人则不自觉的握紧拳头热血沸腾。
“1890-1905年,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三部曲中陆续阐述了什么是海权、海权的六要素、海权与陆权的关系、海权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海上交战原则。”
回想起前世斯卡帕湾上空的彩虹、战后失落的二十年,王海蒂挥洒他二十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才识,站在会议室那几尺方台上,洋洋洒洒不落窠臼:
“且不提马汉海权论海权六要素之臃肿,对于陆权和于战列线决战的过度拔高。大洋舰队作为海权论的崇拜者和产物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海洋战略,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1898年,提尔皮茨元帅以“风险理论”为基础,试图组建一支足以威胁英国,让他们在可能爆发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大洋舰队,然而无论是提尔皮茨还是帝国皇帝都小看了英国人对海洋的野心,不列颠人将海洋视作他们的禁脔。1906年,随着无畏舰下水,德国海军看到了一条捷径,通过破交战调动英国舰队,用无畏舰质量优势获胜,然而战争阴云密布之时,德国人又不顾一切的保守起来,他们寄希望英国人会主动进攻拥有北海水雷场保护的大洋舰队,将存在舰队的命运交给陆军的速战速决,却丝毫不考虑英国人远程封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洋舰队劣势将越来越明显,持久战这泥沼让王海蒂不得不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