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肯定是好的。”
“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现在不用这个。”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是家常旧的。”
林黛玉听了越发纳闷住,仔细回想,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连忙说:“放下,你走罢。”
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懂什么意思。
林黛玉理解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
宝玉这番苦心,也只有我能领会到这番好意,让人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什么结局,又令我可悲。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会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
再想到他让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
我自己每天想着要哭,想来也没意思,又令我惭愧。
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黛玉不由得余意绵缠,急让人点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的事情。
在书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发烧。
走至镜前,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却不知病由此生起。
一时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袭人来见宝钗,谁知宝钗不在园内,原来往她母亲那里去了。
袭人空手回来。
等到二更,宝钗方才回来。
原来宝钗平日知道薛蟠脾气,心中有一半怀疑是薛蟠调唆人来告宝玉的。
又听到袭人新口说出来,越发信了。
袭人是听茗烟说的,那茗烟也是猜的,并没有事实依据。
居然认准是他说的。
薛蟠都因为平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
被人冤枉一口咬死是他干的,有口难辩。
这天,正从外头喝了酒回来,见过母亲,只见宝钗在这里,就说了几句闲话。
问道:“听见宝兄弟吃了亏,是为什么?”
薛姨妈正为这事难受,见他问时,便咬着牙道:“不知好歹的冤家,都是你引起的,你还有脸来问!”
薛蟠听这话就愣了,急忙问道:“我做什么了?”
薛姨妈道:“你还装傻呢!人人都知道是你说的,还赖呢。”
薛蟠道:“人人都说我杀了人,你也相信?”
薛姨妈道:“连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说的,难道她也冤枉你不成?”
宝钗忙劝道:“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慢慢的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她给薛蟠说道:“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没必要较真。”
“别把小事弄大了。我劝你以后少在外头胡闹,少管别人的闲事。”
“天天和别人混在一起,你又是个没心思的人,过后没事就算了。”
“要是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怀疑是你干的。”
“不用说别人了,我就先怀疑你。”
薛蟠本来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辈子见不得藏头露尾的事情。
又见宝钗劝他不要乱混,他母亲又说他瞎说话。
宝玉挨打是他导致的,早已急得乱跳,赌咒发誓的分辩。
又骂众人:“是谁这样栽赃给我?我把那个混蛋牙敲掉了!”
“分明是因为打了宝玉,有人去献勤,拿我来当挡箭牌。”
“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为这事闹几天?”
“上一次因为他犯错,姨爹打了他两下子,过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
“说是珍大哥哥害的,好好的叫过去,骂了一顿。”
“今天索性扯上我了!既拉扯上了,我也不怕,干脆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命,大家死了干净!”
一面嚷着,一面抓起一根门闩就跑。慌得薛姨妈一把抓住,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想打谁?你先来打我!”
薛蟠把眼急得如铜铃一般,嚷道:“何必这样!又不叫我去,又要污蔑我。”
“以后宝玉活一天,我担一天的冤枉,不如大家死了清净!”
宝钗忙也上来劝道:“你物忍耐一些罢。妈急成这个样儿,你不说来劝劝,”
“自己反闹成这样。别说是妈,便是别人来劝你,也是为你好。”
“反倒把你的性子劝上来了。”
薛蟠道:“你这会说这些话做什么,事情都是你说的!”
宝钗道:“你只埋怨我说你,也不埋怨你顾前不顾后的形象。”
薛蟠道:“你只会埋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埋怨宝玉在外招风惹草的样子!”
“别说其它的,就拿前些天琪官的事给你们说说听听。”
“那个琪官,我们见过十几次了,他并没和我说过一句亲热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又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肯定是好的。”
“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现在不用这个。”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是家常旧的。”
林黛玉听了越发纳闷住,仔细回想,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连忙说:“放下,你走罢。”
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懂什么意思。
林黛玉理解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
宝玉这番苦心,也只有我能领会到这番好意,让人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什么结局,又令我可悲。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会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
再想到他让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
我自己每天想着要哭,想来也没意思,又令我惭愧。
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黛玉不由得余意绵缠,急让人点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的事情。
在书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发烧。
走至镜前,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却不知病由此生起。
一时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袭人来见宝钗,谁知宝钗不在园内,原来往她母亲那里去了。
袭人空手回来。
等到二更,宝钗方才回来。
原来宝钗平日知道薛蟠脾气,心中有一半怀疑是薛蟠调唆人来告宝玉的。
又听到袭人新口说出来,越发信了。
袭人是听茗烟说的,那茗烟也是猜的,并没有事实依据。
居然认准是他说的。
薛蟠都因为平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
被人冤枉一口咬死是他干的,有口难辩。
这天,正从外头喝了酒回来,见过母亲,只见宝钗在这里,就说了几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