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酒楼因为账房苏长槐名声大噪,加之县令亲自来过,一跃成为整个巴县都有名的酒楼。
好多人从其他镇子赶来,甚至还有好几拨从县城来的。
都是坐马车的有钱人。
掌柜的赚得盆满钵满,更把苏长槐神仙似的供起来。
苏长槐提出要在酒楼卖酸辣无骨凤爪,她很痛快地答应了。
她不看好这听都没听过的菜,没想到卖得很好。
以为是这菜打着苏夫人的旗号所以卖得好,伙计上菜时要了一只来吃,惊为天人。
她是一个商人,敏锐地察觉人们对苏长槐的好奇与狂热正随时间消散,她的生意也没有之前好。这酸辣无骨风爪口感脆滑,有嚼劲,酸酸辣辣又开胃,让她吃了一只还想吃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
想一直一直一直吃下去。
这酸酸辣辣、没有骨头的鸡爪也许会是下一个商机。
她让厨子买鸡爪来尝试复刻酸辣无骨凤爪。
厨子当了几十年的厨子,无骨容易,但味道难以把控,总是差了一截,远远比不上苏夫人做的。
这天,风和日丽,沈碧玉抱娃来接相公下班,实则领钱。
酸辣无辜凤爪托给咸丰酒楼卖,九一分账。她九,酒楼一。
苏长槐接过岁岁抱,父女俩静静看沈碧玉数钱。
掌柜托腮看着这一家人,小的这个大概是长得最像苏长槐的一个孩子了,粉雕玉琢的,漂亮得像白瓷雕出来的娃娃。
父女俩看沈碧玉数钱,但眼神不落在钱上,都落在沈碧玉脸上。
沈碧玉越数越激动,唇角越咧越大,父女俩脸上随之荡漾起笑容来。
掌柜被他们的快乐感染,不自觉笑起来。
羡慕两个字她已经说腻了。
摸摸越来越大的肚子,希望以后他们一家三口也能这么快乐,如果大郎的老娘不作妖的话。
“酸辣无骨凤爪卖得很好,供不应求了!”数完钱,掌柜笑呵呵来插话。
“苏夫人不晓得,好些县城来的老爷夫人吃不上呢。”
沈碧玉高兴又骄傲。
掌柜的见势故意问道:“怎么办呢,怎么办呢,苏夫人一个人也做不了那么多呀,那么多人想吃呢,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眼瞧着沈碧玉要上钩了,她可顺理成章提出收购酸辣无骨凤爪的方子。
苏长槐:“供不应求可以涨价了。”
说罢,一手抱岁岁,一手牵着阿玉下工,回家。
酸辣无骨凤爪的确好吃,卖得的确很好,阿玉为了做这个手总是冰凉刺骨,他心疼。
但阿玉喜欢做,他不能强迫她放弃。
卖贵些才好,配得上阿玉的辛苦。
掌柜:......
唉,她想说的不是这个!
晚上,岁岁洗干净了在床上玩阿姐编给她的小兔子。
阿姐编了好多小兔子,垒起来比她还高。
阿娘神神秘秘地从柜子里拿出一只小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几张银票,把卖酸辣无骨凤爪赚的钱放进去。
他们家的家当都在这里啦。
“要过年啦。”阿娘一边说着一边拿了些钱出来,一堆一堆放上。
“酸辣鸡爪照做,这是本钱。”
“要过年了,这是给孩子们买新衣裳、新鞋的钱。”
“要过年了,这是给相公买新衣裳、新鞋的钱。”
“家里有肉,酒还在村儿里埋着呢,这是打酒的钱。”
“大年初一要回村儿上坟,这是买香烛钱纸的钱。”
......
等她一样样数完,就要收起小箱子,苏长槐心中一叹。
岁岁和她堆的兔子一起倒下,正好摔在阿娘一堆一堆排开的钱上,乱了,还有几个铜钱掉下床去。
“哎呀岁岁!”沈碧玉第一次拍了拍她的小屁股。
控制着力道,仍然夹着声音:“不许调皮哦!”
岁岁嘿嘿笑着,滚进阿爹怀里。
第二日傍晚,大牛和它媳妇都懒洋洋地躺在前院,饶有兴趣地看夕阳。
岁岁坐在大牛身边梳理它的长毛,并用它的长毛编织小辫子。
只要她编的麻花辫足够小,就不会轻易散开。而且牛毛和人的头发不一样,比人的头发更具可塑性、可玩性。
“阿爹!”岁岁甜甜地唤了一声。
下工回家的苏长槐高兴地亲了一口岁岁的额头,拿着一只布包进去了,神神秘秘的。
直到睡觉前,阿娘抖开被子才将那布包打开,是两件很漂亮的衣裳,崭新的。
阿娘上身比了比,很合身。
沈碧玉热泪盈眶,不用猜也知道这是相公悄悄买来送给她的,还好没收相公私房钱。
“阿玉咱们一家人,谁也不能委屈了谁。”
“嗯。”沈碧玉重重点头。
现在的生活真好呀,好得像梦。
梦一样地就搬到了镇上。
梦一样地在镇上过了他们家的第一个年、第二个年......
春暖花开,苏宅小院摆满几担子鸡爪。
一排蒙面老太晒着太阳,一边聊天一边剔骨。
一群老太太凑在一起,家长里短唠个不停,蒙面是为了防止口水喷到鸡爪上。
沈碧玉炒好了香料,拿了把扶手椅,坐着看蒙面老太们剔骨。
酸辣无骨凤爪越卖越好,价格翻了一倍,仍供不应求,便低价雇了邻居老太们来剔骨。
配料、炒料怕泄了方子,还是沈碧玉亲手配、亲手炒。
像剔骨这种泄露出去也不要紧的事就雇人来做了。
邻居老太太们整天在家吃饱了没事干,巴不得出来挣钱,虽然剔一只鸡爪的钱微不可计,但剔半天或一天鸡爪的工钱也有十几文。
自从她们来苏宅小院上工赚钱,腰都没从前弯了,儿媳妇也更服她们。
沈碧玉也乐得个轻松,还能抽时间侍弄她的菜。
多亏岁岁想出这个法子,雇老太太可比雇年轻人便宜多了。
在她旁边稍小的躺椅上,岁岁悠哉悠哉地躺着。
竹编躺椅硬,垫了只小枕头才不硌脑袋,还软乎乎地,舒服得小脚脚一翘一翘地。
地上摆着一双只包了一半的鞋子,那是岁岁指挥阿姐编的草鞋,在家拖着穿,方便又舒服,于是就叫拖鞋。
沈碧玉哭笑不得:“小小年纪怎么那么会享受呀?”
家里每人一双,但大家都只在屋子穿,岁岁年纪小,一回小院就换上拖鞋,没人说她。
“哞——”
姩姩从后院跑来,欣喜道:“生啦生啦,母牛生小牛啦!”
喜欢快穿之农宝记事请大家收藏:()快穿之农宝记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