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太极宫中,气氛异常严肃。
李渊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面容沉着。
在李渊的面前,几名心腹大臣正低头议论着太子李建成谋反的事。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他们的眼神不时地看向李渊,仿佛在等待着他的决策。
“陛下,此事重大,必须慎重处理。”裴寂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显得小心谨慎。
“是啊,太子一向仁慈宽厚,臣以为此事必有蹊跷。”萧瑀紧跟着说道。
他的眉头紧皱,显然对此事感到十分困惑。
“陛下,太子作为储君,是继承帝位之人,按理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谋反。于情于理都不符合。”陈叔达若有所思道。
李渊低头沉思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当然也知道,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李渊沉默了片刻,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几位大臣,然后缓缓开口道:“此事非同小可,朕必会查明真相。
但眼下更要紧的是要捉拿杨文干回长安。
朕要他与太子当面对质,若他证实太子参与谋反之事,朕绝不轻饶。”
几位大臣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也明白,杨文干是关键,只有将他捉拿归案,或许便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他们也纷纷表示会全力配合李渊的行动,共同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危。
在李渊继续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着关于李建成和杨文干谋反的事情时,突然间,门外传来了内侍的禀报声:“启禀陛下,平南王觐见。”
这声音打破了殿内的紧张气氛,所有人的目光转向门外。
李渊皱着的眉头微微舒展,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的表情。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玄的归来无疑为朝廷、为李渊带来一颗宝贵的定心丸。
如今,李二已经率军前往平定杨文干的叛乱,而李建成则被软禁在宫中,无法参与朝政。
其他对大唐忠心的将领大部分被委派到各州或者边地镇守,无法及时返回长安。
换句话说,长安城内能征善战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趁机作乱,煽动人心,那么对于李渊和大唐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而这个时候李玄赶了回来,无疑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李渊知道,有了李玄的协助,朝廷将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应对当前的危机。
李玄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威望,他的归来也意味着朝廷又多了一份保障。
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才干,稳定军心和民心,防止有人趁机作乱,煽动人心。
即使有人趁机作乱,凭着李玄强大的战斗力也能轻易平定。
“快,快宣玄儿进殿!”李渊迅速地说道。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急切和期待。
李玄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更是他的儿子。
同时,他还有着深厚智慧和谋略。
他赶回长安,必定能为朝廷带来更大的稳定。
随着内侍的传唤,李玄身着战甲,威风凛凛地走进了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