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绣所里十六位绣娘共同绣制的北国风光双面绣卖出了十八万的高价。
袁瑗曾是那十六分之一,所以她在听到双面三异绣竟然只卖了十万块时才会这么惊讶。
不过,如果是国家出手买了,那就情有可原了。
大家都知道,国家可拉了不止一笔外债。
出口创外汇这块,还有很大的可填补空间。
六个人,十万块,除去一万块成本费,平均分每个人能分到一万五。
袁瑗在王德馨等人回来时,把结果告诉了大家。
王德馨沉吟许久,“一万块做成本费少了,而且我不认为这钱应该平均分。”
“赞同。”
林慧芳颔首,声音温温柔柔的,“是江离教了咱们双面三异绣,底稿也是她画的,平均分不公平。”
袁瑗无奈,“我说过她,但那丫头坚持要平均分,还说不是她教了咱们双面三异绣,顶多只能算是指点了一两句。”
“江离在哪?”
王德馨看了看四周,没有看到人影。
袁瑗正要说话,就看到杨江离端着果盘从外面走了进来。
“阿姨们回来的正是时候,快来尝尝我从羊城带回来的水果吧。”
“江离......”
王德馨本来想说分钱的事,看到果盘上某样陌生的水果,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杨江离把果盘放到桌上,笑眯眯的招呼大家过来吃。
七月正是羊城龙眼上市的时候,陈奶奶给她装了一大包,除此之外,还有些黄皮果和番石榴。
只是黄皮果不太耐放,被她们在火车上吃得差不多了。
袁瑗拉了拉王德馨的手,捏了几个龙眼在手里,“羊城的龙眼好吃的很,但咱们这每年采购的不多。”
“这个是什么?”
林慧芳指了指番石榴,“皱皱巴巴的,坏了吗?”
“本来就是这样。”
杨江离拿起一个,按照陈奶奶教她的办法切开,本来挑的番石榴就是成熟的,放了几天更熟了。
软软糯糯的,她不太敢用力。
切好后,她递给了林慧芳一小半,“甜软,好吃的。”
“谢谢。”林慧芳接过来尝了尝,咬上一口,眼睛亮了。
“好吃!”
见她这个反应,王德馨等人也顺手拿起一小半,大家坐下来认真吃了起来。
吃了一会儿,大家都出去洗了洗手,回来后认真和杨江离谈起了分配的事。
杨江离轻声安抚着大家的情绪,“一万五是大家应得的,你们要是非要跟我算的清清楚楚的话,一万块的成本费我也不要了,该多少是多少吧。”
袁瑗等人:“......”
成本费不到一万,但拿出十分之一的钱来回馈出材料的人是她们的共识。
早先在绣所的时候,每次卖出去的绣品都要抽十分之一给丝织部,这已经成了她们的习惯。
王德馨还想再劝劝杨江离,被杨江离轻易转移了话题。
“我接了工艺美术学院姚院长的聘请,从九月份开始,每周会去上一天课,绣所真开起来,还少不了要麻烦各位阿姨。”
“我还小,社会经验不足,还想要请各位阿姨多教教我呢。”
“你们要跟我算这么清,是不准备再帮衬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