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游戏 > 根植黄土地 > 第263章 黄土高坡(二)

第263章 黄土高坡(二)(1 / 2)

去过陕北的人都知道,在陕北,凡是有窑洞的地方就一定贴有窗花。陕北的乡间妇女只要不傻不苶,谁操起剪刀都能来两下,可要是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说,刘巧珍剪的窗花那可真是窗花中的奇葩,美妙无比。由于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的,因而窗花的最高水准就是看能否很好的透光,这就决定了陕北窗花多用剜空、阳刻的剪法,以线条为骨,锋狭长而锐利,腹空灵而充实。剪工精巧,剪法细腻形成了巧珍窗花“锋长线细”的审美标准。

巧珍在陕北乡村生活中的女娃们里面,可以说是持剪最早的孩子,自她懂事的时候,就跟着祖母学习剪花。那时祖母七十多岁,搞了一辈子剪纸,虽说她老人家没有上过学,可她的记性很好,她能唱出一百多首民谣,她的每一副剪纸都可以配上一首民谣,有时她操起剪刀边唱边剪,唱完了,也剪好了。在刘巧珍的记忆里,祖母的身边总是不离红纸和剪刀,好像爷爷的烟锅和烟袋一样,走到哪带到哪。巧珍听村子人说,祖母英年在田间干活歇息的空儿,她也会坐在地头边唱歌边剪纸,一张张红纸在祖母手中翻飞,随着剪刀的不断开合,纸屑窸窸窣窣地飘下,一幅幅红彤彤的窗花便在祖母的手里显出雏形。

巧珍记得她小时候,祖母的包袱里有许多剪纸图案,都是敬神用的,谁家有事时才拿出来,祖母在给人家剪纸以前,先用煤油灯熏出模样,然后就取出剪刀掏铰。祖母在教巧珍剪纸时,她一边剪一边用念经的声音小声地唱道:“小剪子,剪头尖,手捏红纸转圈圈,心里想啥都能剪。小剪子,剪头尖,上剪神来下剪仙,能剪八仙飞天边,能剪戏曲窦娥冤……”祖母还给巧珍讲了剪纸图案里面的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像《南蛮取宝》、《观音娘娘降鳌鱼》、《老鼠娶亲》等,巧珍后来还把这些故事讲给村里的姐妹们。

巧珍懂事以后,由于长期陪伴祖母,目染耳濡,她已将祖母的传统剪法学得娴熟,操起剪刀随心应手,然而巧珍并不满足。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给闭塞落后的山区带来了现代文明,也是巧珍的剪纸从传统走向生活,特别是英雄人物的剪纸启蒙,巧珍是受一位女知青影响的。

这位知青叫顾,是巧珍在帮知青点做饭时相识的。巧珍晚上灶房收拾一毕,就在文蕙的窑里坐坐。文蕙是七六年开春下乡插队的,和巧珍关系要好。她爱好广泛,除爱看书外,喜欢集邮,还爱收集水果糖纸,她跟前有一本文革时期的《中国民间剪纸》将八个样板戏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充满着浓厚的时代特色。整套八幅英雄人物剪纸。这让巧珍大开了眼界,原来自己一贯自负的剪纸竟是那样的土里土气。后来,巧珍细心地用钩针钩了五个衣领,送给了顾文蕙,借来了顾文蕙的那本剪纸书。巧珍把那本书抱在怀里如获至宝,白天看,晚上看。她又从县城买来粉单纸,拓在上面,反复画,反复描,再用剪刀剪下来,先用白纸练习剪,再用红纸剪,剪好后又和书上的剪纸人物对照,找出不足,如此反复,直到她感到满意为止。不断地剪纸,不断地提高,这也是巧珍的剪纸从浪漫到写实迈向坚实的一步。

以后,巧珍自学起了画画,又通过顾文蕙给她买了剪纸连环画《小兽医》和《斗狼记》,一有时间巧珍就观览,描画,临剪,熟练后,就默剪,冒铰,直至达到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最新小说: 列车求生:别跟我比运气谢谢 我,赛博朋克2077低配帝皇 人在星铁,老登带小登 奥特曼?你,真的是奥特曼? 最强领主:我,天使与亡灵之主 CS2:变妹后站上世界之巅 全球诡化:从获得天命轮盘开始! 我是剑仙 观影,让星铁见识崩坏树海理论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