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南观毕,身体颤抖,扶案而立,虎目泪奔,犹如泉涌。
正是:
妻离家破女流亡,戎马裹尸社稷身。
关外惊闻孤雁啼,刀割肺腑晚凄凉。
薛南愁惨良久,走出帅帐,张吉来报曰:“元帅已至三更也。”
薛南曰:“起兵。”
遂唐兵弃营而走,悄无声息,隐没在黑夜之中。
却说银狼关,三元帅叶飞虎,日出领兵出关叫阵,唐营无人出战,归之。
二日复出,亦不见唐营,出一兵一卒交战。
叶飞虎命士卒近唐营观之,一座空营也。唐兵遁走已有两日矣。
叶飞虎大怒,领十万骑兵,随唐兵之后追至,未及,来雁门关,北门十里之处,停军扎营。
雁门关守兵见之,奔入总兵府,报薛南。薛南携雁门关总兵李思温,蹬城楼观之,辽兵长戟映日,狼旗招展,气势甚锐。
薛南传令曰:“严守城门,任何人不可,出关交战,违令者,军法斩之。”
李思温曰:“辽兵挂帅者,便是叶飞虎?”
薛南曰:“正是东辽三元帅,此人臂力,亦在我之上,何论他人。东辽非我薛南所能敌也,只可坚守雁门关,以拒辽兵深入。”
李思温曰:“若非元帅早有所备,此关危矣。”
薛南曰:“吾出兵之时,已有计较也。”
二日,叶飞虎使辛木,出营叫阵,雁门关闭门不战。
遂叶飞虎兵围雁门关而攻之,立云梯,抛钩锁,撞城门,爬城墙。
薛南立城墙督战,落滚木雷石,火烧箭射,辽兵攻城三日无果,死伤众多,叶飞虎知不能破城,解围退兵,离雁门关北门二十里,复落营,思破城之计。
诗曰:
将帅之才非言勇,智谋双全方成名。
前狼后虎二者间,度量计较保其身。
风云变幻观其表,未雨绸缪得先机。
察言观色孙武隐,不闻四景子婿卒。
薛南坚守雁门关,叶飞虎屯兵后门不退。
日长梦多,薛南思孤女愈深,薛红叶常现不去,犹如眼前。
可为胜泰山之高,大海之深者,天下父母心也。
薛南独自伤怀,漠然落泪,提笔写书,传小将孙琦,递书谓曰:“孙将军携此书,回长安,夜入宣王府,交王妃,事毕速回。”
孙琦应诺,怀书信出雁门关,直奔长安而去。
小人七七,君子坦荡。
长安城,梁王府,李平自薛南走后,欲得东宫之位日急,聚丞相裴延龄,中书侍郎韦渠牟,御史中丞李齐运等党羽,至王府吃酒谋事。
酒过半,李平手指东方曰:“小王欲坐此位,有宣王而不得也,诸大夫何为之?”
裴延龄曰:“宣王素有仁孝,国人喜之。又老丞相韩琪,陆质、王丕等,旧臣辅左右。谋小害,无利于事。唯死罪不可废之,此需内外用事,方可破也。”
韦渠牟曰:“王爷细观宣王府,伺机图之。”
李平以为然,几人尽醉而别。李平私命心腹之将李恒龙,昼夜窥探宣王府,观来往之人。
且说孙琦日夜赶路,一日过了潼关,落日之时入长安城,夜深至宣王府,扣其门。
宣王府,王妃自携薛红叶回府,倾心照顾,视如已出,日夜不离左右,教书写字,琴棋书画,无不传教。
突闻薛南遣使来,忙传入王府,问其来意,孙琦取书奉之,王妃拆书观之。
书曰:
不才薛南敬上,王妃玉颜前,来辽地交战,兵败银狼关,退守雁门。
东辽不克以有三裁,挂念小女,日夜入梦,寝食无味,久不释怀,故寄书慰之,红叶可好?劳王妃,顾惜小女周全,王妃之德,薛南余生不忘矣。
王妃使左右带孙琦去,饱餐一顿,赏金银。
细想前后之事,思盏茶时,提笔写一封回书,复传孙琦,递书曰:“此书交元帅。已过三更也,将军即刻行往东门,待城门开,速出城,归雁门关,不可逗留城内,谨慎行之。”
孙琦领命,出王府,行往东门。走至东街,过丹凤楼,酒香入鼻,止步不能前也。
孙琦久困边关,多日未饮酒,今至酒楼下,闻其香味,动了心内三千八百只虫儿,自思元帅事了,少饮酒,后归雁门关,未迟也。
遂不觉踏入酒楼,三俩姐儿上前,左右拥护,按入酒桌,孙琦大喜,饮酒作乐,王妃之言,抛九霄云外。
只顾观姐儿之色,未觉李恒龙之窥。
正是:
酒虫入脑九回肠,色充双目满天星。
再三嘱咐弃云霄,祸引两府亡命论。
也是合该出事,李恒龙领亲信陈柳、杨旭、赵贞之徒,日夜窥视宣王府,未知异常,四人无趣,在此吃酒,正见孙琦入。
李恒龙常出入校场,焉能不识孙琦也,谓陈柳、杨旭二人曰:“孙琦回长安,必有隐情,擒之,送入王府,叔王必喜也。二将军,正面截去路,吾其后击之。”
二人从其言,走来孙琦面前。
陈柳曰:“孙将军未在,东辽杀敌,却京城喝花酒,是何因,东辽平乎?”
孙琦惊之,观此二人,乃李平亲信,不敢抗衡,起身欲避之,曰:“小将要事在身,他日再续也。”
杨旭笑曰:“汝无路去也。”
孙琦抬右脚踢杨旭前胸,杨旭侧身让之。
李恒龙至,自孙琦身后,举棍击之,正中后脑,孙琦晕倒在地。
李恒龙搜其身得王氏回书,绑孙琦抬来梁王府,见李平献书。
李平观之,乃寥寥数子,王妃嘱咐之语,为觉有异处,不以为然,弃之案,关押孙琦,命左右传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之党,复议之。
不知一封纸书,如何引横祸,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