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吏部尚书,没的说,给老牛,咳咳,给公台。”
“兵部尚书不想了,徐庶太年轻,但是朕就是喜欢,冠军侯十七岁威名扬于漠北,徐庶今年也十五六了,当个文职,管军事也未尝不可。”
“就算是朕对他的关爱啊。”
“礼部尚书...”
刘景犹犹豫豫:“杨家倒是蛮支持朕的,而且一上台就拆世家的台不好,就士族立一个表率。”
“杨赐老先生年纪大了,就让其子杨彪出任礼部尚书吧,也算是给老杨家一个交代。”
“户部尚书,给荀彧还是给钟繇呢,这俩人都算的上是后勤管理,内务总管的定位,能力都是王佐之才,有点难选啊,算了,还是荀彧吧。”
“刑部尚书,感觉田丰倒是挺合适的,不过他没有资历,也没有投奔朕,征召?不行,这可是中枢大员,不能这么随便给出,朕不能让追随日久的臣子们寒心。”
“先让戏志才担任刑部尚书吧,从凉州回来,志才也算老资历了。”
“工部尚书就周瑜,自个小老弟不能落人后边,就是年纪小,要深造,不管事,那也要把名挂上去。”
“尚书左右仆射空置,暂不设置,尚书副官为各部侍郎。”
“尚书令由老师卢植出任,统掌尚书台,卢子干的才学能力和心境,朕很放心。”
“各部下辖细分的司级结构,主官为郎中,下辖数名各司员外郎。”
“另外要在六部之外,再独立出来一些部门。”
“首先便是负责教育的学部,学部尚书没的说,那肯定是蔡邕老学究当仁不让。”
“商业就并入工部,统一由周瑜监管,这都是新大汉最重要的事情,周瑜打小就聪明,而且一直跟着自己,这些重务交给他,朕也放心一些。”
...
“中书台负责制定国事,发布命令。”
“以中书令为首,中书侍郎副之,其下中书舍人。”
“中书省再负责帝国的谏议机构,谏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主,下辖谏议大夫,补阙、拾遗数名。”
“中书令,便由钟繇担任首任长官吧,中书侍郎暂时空置。”
...
“门下台,负责审查复核中书台下达的命令。”
“主官为侍中,副官门下侍郎。”
“由郭嘉担任侍中,这小子机灵,跟在朕的身边,也好及时查漏补缺。”
...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