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御营中军的军营了,有杨沂中与元福陪同。
关于这中军呐,是司马懿近年来巡察得最多的一军了,有事儿没事儿就去逛一逛。
毕竟这中军啊实在是太拉跨了,已经拉跨到不忍直视的地步了,所以得多多巡视才是,不能在出现淮南之战那时的情况了,如若不然就只能挥泪斩了他。
不过如今的中军还是已经很不错了,杨沂中的整治效果是很明显的。
再加上那杨沂中本身又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属于是那种宁愿死也不能丢面子的人。
所以他怎么能够忍受自己麾下的军队,乃是御营各军中最为拉垮的军队呢。
就在那最开始的一年里,中军的各级将士可是换了不少人。
没法子,受不了了,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三天两头的就找大山去闲逛一圈儿,这谁受得了,双腿还要不要了。
毕竟之前中军里的很多人家世都算不错,即便是不当这兵了,回到家中也能过得很好,最多也就是让左邻右舍的人瞧不起罢了。
瞧不起就瞧不起,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反正也不吃你家大米。
不过这军中换人归换人,问题也不大,如今最不缺少的就是人了,希望当兵吃粮的人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为司马懿足够的关心中军,也给予了中军特殊照顾,所以兵部在这两年招募的士卒当中,每次都是由杨沂中来挑选。
就近期看来,这中军的模样还是很不错的。
杨沂中这家伙儿若是认真起来,确实是有些东西的。
这好面子的人或许不一定很好,但一定不会太差,总比没脸没皮没下限的人要好得多。
对于这中军的安排,司马懿就让他们留下来最后走,算是断后吧。
在这几日的时间里,司马懿将军中各项事宜都安排好了。
接下来还有朝廷文官这边儿的事情了,如今王次翁与史成弘已经带着中书门下省、以及尚书省的各级官员们先走一步了。
打前站的事情,自然是交给王次翁领头最为放心了。
而这么多的官员,再加上家眷,少说也是十万人以上,其动作极其之大。
但大宋朝廷的效率是极其之快的,至少在临安是这样的。
毕竟,丞.......官家已经下了死命令,没道理可言。
也别扯东扯西的,人迁过去再说其他的,要的就是一个效率,如果没效率的那就别干了,后面排着队有的是人干。
之后司马懿将各部司这边儿断后的事情,都交给了何铸处理,等将一些各州县的事宜都处理好了在回开封也不迟。
毕竟如今很多地方的奏章,特别是一些远一点儿的,近期依旧都会送到临安来,迁都归迁都,但最好还是不要影响到其他州县了。
另外还有范同、万俟卨等人就与他司马懿一同去往开封了。
没法子,这有的官员啊就不能外放,就必须摆在眼皮子底下管着才行,不然指不定能搞出什么事情来呢。
虽然事情不一定有多大,但主要还是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关键点上。
最后,司马懿与张去商议的十日之期,一晃眼就过去了九日。
而这九日时间,也可谓是临安这些年来最为繁忙的九日了。
上一次这么繁忙的时候,还是那金兀术南下搜山检海的时候。
哦,是了,这种感觉就像是金军要杀过来了似的,每个人的脑门上都绷着一根弦,紧张着呢。
一些中低层官吏们,以及一些商贾们,都并不知道朝廷为何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但自从知道丞相都已经将其家眷送到开封去的时候,也就都明白了,这事儿基本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早去早好,早去早安家,搬家之事宜早不宜迟,有的买卖必须把家安在都城才能做,倒也着实奇怪。
这不,城北的城门就再也没有关上过了,即便是深夜了也不断有人出入,出多入少。
这一日,夜幕刚刚降临。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正是夜市最为热闹的时候。
但今日看来,已经显得安静了许多,摊贩少了,游走的行人也少了。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能在夜市中花钱的人少了.......
司马懿带着张保走在这夜市上,在看见这一幕幕后,还不禁笑说道:“张保啊,想必要不了多久后,开封那边儿的夜市就会开始繁荣起来了吧?”
张保微笑着点头应道:“老爷所言极是,在这段时间以来,那么多的达官显贵们都去了开封,等过上一段时间以后,这花钱的人多了,想不繁荣都不行。”
在前两年司马懿才逐渐看明白,其实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夜市都是繁荣的。
实际上,似乎也只有临安才能如此繁荣,其他的地方也未必能好到哪儿去,就算有不错的,但跟临安的夜市相比,其差距依旧是巨大的,压根儿就没法比。
现在自朝廷搬回开封之后,这临安的夜市肯定也没有昔日之繁荣了,而开封就将回到昔日之景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最后就是御营中军的军营了,有杨沂中与元福陪同。
关于这中军呐,是司马懿近年来巡察得最多的一军了,有事儿没事儿就去逛一逛。
毕竟这中军啊实在是太拉跨了,已经拉跨到不忍直视的地步了,所以得多多巡视才是,不能在出现淮南之战那时的情况了,如若不然就只能挥泪斩了他。
不过如今的中军还是已经很不错了,杨沂中的整治效果是很明显的。
再加上那杨沂中本身又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属于是那种宁愿死也不能丢面子的人。
所以他怎么能够忍受自己麾下的军队,乃是御营各军中最为拉垮的军队呢。
就在那最开始的一年里,中军的各级将士可是换了不少人。
没法子,受不了了,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三天两头的就找大山去闲逛一圈儿,这谁受得了,双腿还要不要了。
毕竟之前中军里的很多人家世都算不错,即便是不当这兵了,回到家中也能过得很好,最多也就是让左邻右舍的人瞧不起罢了。
瞧不起就瞧不起,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反正也不吃你家大米。
不过这军中换人归换人,问题也不大,如今最不缺少的就是人了,希望当兵吃粮的人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为司马懿足够的关心中军,也给予了中军特殊照顾,所以兵部在这两年招募的士卒当中,每次都是由杨沂中来挑选。
就近期看来,这中军的模样还是很不错的。
杨沂中这家伙儿若是认真起来,确实是有些东西的。
这好面子的人或许不一定很好,但一定不会太差,总比没脸没皮没下限的人要好得多。
对于这中军的安排,司马懿就让他们留下来最后走,算是断后吧。
在这几日的时间里,司马懿将军中各项事宜都安排好了。
接下来还有朝廷文官这边儿的事情了,如今王次翁与史成弘已经带着中书门下省、以及尚书省的各级官员们先走一步了。
打前站的事情,自然是交给王次翁领头最为放心了。
而这么多的官员,再加上家眷,少说也是十万人以上,其动作极其之大。
但大宋朝廷的效率是极其之快的,至少在临安是这样的。
毕竟,丞.......官家已经下了死命令,没道理可言。
也别扯东扯西的,人迁过去再说其他的,要的就是一个效率,如果没效率的那就别干了,后面排着队有的是人干。
之后司马懿将各部司这边儿断后的事情,都交给了何铸处理,等将一些各州县的事宜都处理好了在回开封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