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马懿也明白,关于插手兵权的事情,此时似乎并不是好时机。
不管是天时也好,还是人和也罢,几乎都不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
更不用如今大宋极为限制均衡的制度了,文官就是文官,武职就是武职,分得非常清楚,文武之间难以越界。
司马懿十分清楚,如今秦桧这个名字,在大宋境内也算是跟臭名昭着挨着边儿的,这名字说出去都显得十分的难听。
名声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在真正想要做大事情的时候,那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点司马懿是格外的清楚,也是格外的重视。
昔日他在魏国为官的时候,在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在魏国所有人的眼中,他司马懿都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代表性人物,是四朝元老,是先帝托孤之大臣,人人提及司马懿无不称赞。
就凭着这几十年来积攒起来的声望,如此才有了后来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最大资本。
不然仅凭着太后的名义,又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接管兵权和武库呢,这些不都是因为曾经所积攒起来的名望才做到的吗。
因为大家都相信他司马懿,乃是魏国的肱骨之臣,如何做事也都有着他的道理。
说起政变来,还记得他前几日在书房看史书的时候。
看到有一个名叫玄武门之变的政变,或许是因为都有着如出一辙的经历,所以他一直对此都记忆犹新,故而反反复复仔细查阅了一番。
反正在司马懿看来,这玄武门之变的危险程度,可要比他高平陵之变要危险得多了,到底还是年轻人呀,此李世民胆子够大。
不像他当时人都已经年过七十了,做事非万无一失不可。
当然了,关于他的高平陵之变,他后来还违背了洛水之誓,或者说,他司马懿就从未想过要履行这个诺言。
因为,他发誓的对象是洛水,而水是流动的无形的,所以违背了又如何呢,他对着发誓的那些水早已经流走了,也不知到了何处,并不用担心因此而受到任何天罚。
哈哈哈.....
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禁在心中大笑。
不会受到任何天罚?
是老天爷都看我司马氏不顺眼了呀,以至于落了个被亡国被灭族的下场。
终晋一朝,几乎全部都被权臣所把持,就像他司马懿那样的权臣。
看来,上天的报应不是没有,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有了黑暗与不正义的开始,最终等来的也必将是最为凄惨的结果。
正如史上的一些名人之评价,司马晋朝打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朝代,一个从建国开始,就出现了亡国之兆的朝代,司马懿对此深以为然,无以反驳。
唉....司马懿不禁暗叹一口气。
他在入宫的路上,就不断的在反省自己,他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以至于让司马氏落到了如此下场。
是篡位吗?
还是违背了誓言?
一时间,一向思维敏捷的司马懿,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就以现在这秦桧的处境来看,身为宰相看似大权在握,又深受官家信任,但实则根基很浅,跟权臣根本就沾不上边儿。
稍不注意就会落到个众叛亲离家破人亡的下场,必须要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官家一句话就能轻松废了他。
此处境非常的不容乐观,这让司马懿很没有安全感。
所以想要掌控军队成为真正的权臣,还得从改变名声开始呀,又或者是遇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正名机会。
虽然看着很难,不过没关系,司马懿他最擅长的就是隐忍了。
机会,总会是有的,只要一旦有机会出现,他就不可能会错过,司马懿从不错失良机。
就是不知道,这个官家的命有多长了,实在不行就只能兵走险招了。
“秦爱卿,你对韩世忠又有什么想法呢?”
很快,赵构的问话声音打断了司马懿的思绪。
面对这个问题,司马懿本能的就在分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含义。
是一次试探?
还是纯粹的顺带着问一问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司马懿不好确定,因为眼前的官家也并非是什么庸才,反而还非常睿智,最多也就是没有胆色罢了。
“回禀官家。”
司马懿应声答道:“相比于岳家军而言,韩世忠部就要显得容易处理许多了。”
“最起码韩世忠他曾经可是派人假扮红巾军,袭击过金国使者的,而如今告密的人证都还在,仅次一条,就足以给韩世忠定下大罪了。”
“至于位于楚州的韩家军嘛,其威胁远远小于岳家军,甚至可以直接将其韩家军打散,分别划给其他地方,如此无忧矣。”
还有一个张俊嘛,司马懿自然是很默契的没有提。
没事儿提那家伙儿干什么呢,提了也白提。
“爱卿可真是一语命中要害呀,一眼就看到了事情关键所在”
赵构听后,十分满意的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愧是我大宋的宰相,所想的策略总是那么直接而简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但司马懿也明白,关于插手兵权的事情,此时似乎并不是好时机。
不管是天时也好,还是人和也罢,几乎都不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
更不用如今大宋极为限制均衡的制度了,文官就是文官,武职就是武职,分得非常清楚,文武之间难以越界。
司马懿十分清楚,如今秦桧这个名字,在大宋境内也算是跟臭名昭着挨着边儿的,这名字说出去都显得十分的难听。
名声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在真正想要做大事情的时候,那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点司马懿是格外的清楚,也是格外的重视。
昔日他在魏国为官的时候,在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在魏国所有人的眼中,他司马懿都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代表性人物,是四朝元老,是先帝托孤之大臣,人人提及司马懿无不称赞。
就凭着这几十年来积攒起来的声望,如此才有了后来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最大资本。
不然仅凭着太后的名义,又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接管兵权和武库呢,这些不都是因为曾经所积攒起来的名望才做到的吗。
因为大家都相信他司马懿,乃是魏国的肱骨之臣,如何做事也都有着他的道理。
说起政变来,还记得他前几日在书房看史书的时候。
看到有一个名叫玄武门之变的政变,或许是因为都有着如出一辙的经历,所以他一直对此都记忆犹新,故而反反复复仔细查阅了一番。
反正在司马懿看来,这玄武门之变的危险程度,可要比他高平陵之变要危险得多了,到底还是年轻人呀,此李世民胆子够大。
不像他当时人都已经年过七十了,做事非万无一失不可。
当然了,关于他的高平陵之变,他后来还违背了洛水之誓,或者说,他司马懿就从未想过要履行这个诺言。
因为,他发誓的对象是洛水,而水是流动的无形的,所以违背了又如何呢,他对着发誓的那些水早已经流走了,也不知到了何处,并不用担心因此而受到任何天罚。
哈哈哈.....
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禁在心中大笑。
不会受到任何天罚?
是老天爷都看我司马氏不顺眼了呀,以至于落了个被亡国被灭族的下场。
终晋一朝,几乎全部都被权臣所把持,就像他司马懿那样的权臣。
看来,上天的报应不是没有,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有了黑暗与不正义的开始,最终等来的也必将是最为凄惨的结果。
正如史上的一些名人之评价,司马晋朝打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朝代,一个从建国开始,就出现了亡国之兆的朝代,司马懿对此深以为然,无以反驳。
唉....司马懿不禁暗叹一口气。
他在入宫的路上,就不断的在反省自己,他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以至于让司马氏落到了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