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欲维”内,元神伯乐正在自言自语:不是我非要解释什么?可有一个问题我已说了两千多年了,本不想再说,可世人还多为不知,那就是我不会相马。我就再讲一遍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叫孙阳,出生在一个叫郜国的小地方,那时是很讲究出身的,我恰巧能学医,可是请不起先生,只有自学,这也成全了我,坐在家里苦读不是我的追求,主张吸收天地之灵气,观世间之百态,自成一派,于是驿道边,长亭內,便成了我的研习之所,我自谓为“观世斋。”要说机缘巧合和马结了缘,也属正常,在当时马太重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战争、交通、仪礼及耕垦等都离不开马。既然马重要,而且用途广泛,那么区分马的好坏,用做何种用途,也就是相马这个工作也就相应的重要,而且很有前途。
关键是…我不会相马,却走上了相马之路。
伯乐掸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说。
有一天,我正在长亭内钻研医书,研究“望、闻、问、切”之要义。这时,大道上由远及近走来两个人,前方一人行路有些急迫,后面一人牵马稳步在后,走到我的长亭处,前方汉子所背包裹内一锭银子掉落于地,牵马男子忙喝住了他,拾起银两,双手奉还给前方汉子,汉子双手抱拳:“多谢恩公!适才家母病重,在外寻得银两,匆忙赶回家中,公之恩情,容后相报!”
“兄有急事,弟有意将此马相送!”
男子将汉子扶上马,猛的一拍,马长啸一声,奔驰而去。
我没有抬头,情不自禁喊了一声:好马!
“确是好马呀!”老者现今仍露欣赏之色。
不知怎的,人们都说我会相马,人们问我,我懒得解释,也许是有人看不惯我在观世斋读书的做派,亦或者有人怕我抢了他们的生意,反正是有一天,一伙人商量好了想捉弄一下我,有两个人牵着对方马匹,并请以公正著称的曹公评判,众人簇拥着来到我的观世斋,我听二位说明了来意,推脱了一下,大家执意要我来相,不好拒绝,便做出了判断,众人嘈杂,对我指指点点,貌似公正的曹公走上前对我说:“孙先生错了!”我想平息此事,但不想受到侮辱,就淡淡的回了一句:“互换马匹,请问是何人错了?”
在人们看来,世上少了一位孙先生,多了一位伯乐。
……
伯乐还在兀自的讲,忽听外面急传秦国国君秦穆公有请。
原来,秦穆公素有大志,整兵秣马,求贤若渴,听闻伯乐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派使者以千金相邀,伯乐也正缺一位能懂他的知音,于是欣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