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永不下车 > 第一六三章 替换

第一六三章 替换(1 / 2)

长期监视托马斯*安生的生活,借助联邦的网络基础设施,方然干的得心应手。

即便安生其人,既然有勇气脱离研究生的科班教育,选择自己创业,应该在IT领域颇有几分技术,在无孔不入的社会监控体系、和司空见惯的智能设备面前,也没办法防御一个黑客高手的7*24小时监控。

从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到门口街道的公共安全监控设施,乃至于从不摘下的PEAR智能手环,都成为了方然的数据来源,通过这些数据,他不仅可以借助ASA的大数据整合、分析,勾勒出一个半辍学状态年轻人的生活轨迹,还能验证那些网络上搜集来的,托马斯*安生的历史资料,究竟是不是准确。

所有的生活习惯,行为特质,买什么品牌的抗组胺药,周末在二次元网站的逗留时间,经常与谁组队进行网络游戏,经常在什么时段租用哪一家公司的新能源汽车……

一切的一切,选择,行动,在本人看来无非是每一天的日常,但是对周遭环境、对人类社会而言,

这一切,就足以拼凑成“身份”的全部。

换句话讲,只要能全面细致的掌握这些讯息,并加以模仿、沉浸其中,对外界而言,自己,就是如假包换的那一位托马斯*安生。

一边扫描数据,观察屏幕中人的一举一动,方然也脑洞大开的想,

一个人,究竟是不是他自己,这种问题对外界、而非其本人而言,究竟有没有意义。

譬如科幻作品中很常见的一类情节,涉及到“人的复制”,不仅是躯体、还包括意识的完全拷贝,倘若某一天这种事真的成为现实,

参与实验的人,面对与自己一模一样、从躯体到意识都雷同的“拷贝”,又会作何感想。

再进一步想下去,如果不考虑这原版与拷贝,会怎样争执“谁才拥有起初的那一个身份”之类场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如果对此类实验的存在一无所知,如何才能够区分眼前正打着交道的某人,究竟是原版,还是赝品呢。

思维进行到这里,方然蓦然惊觉,这一连串思维中的恐怖之处:

就“人类复制”而言,纠结眼前的究竟是原版,还是赝品,对于除被复制者本人以外的任何人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要思考此类问题,对某人A,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倘若有某种全知全能的力量,在某一刻,将此人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打交道的某一目标人物B,进行从躯体到意识的全盘复制,而后用复制品B-替换掉B,这种操作,是否能被A所察觉呢。

答案十分确切的,因而,也就极其可怖:

根本就不能。

目标人物B,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对其自身而言,显然至少是“我思故我在”的意识具现,然而这样的存在,对旁观者A而言,却不过是两人之间所有联系的交集,是看似密切、其实无非是一丝一缕交流的总和,而这些,复制品B-都完全能提供,任凭怎样观察,也无法发现任何纰漏。

不仅如此,再仔细想一想的话,就会窥见那更可怕的事实:

倘若B-替换了B,这种事,岂但是作为旁观者的A无法察觉,这场骗局的当事者,B-,他自己都无法察觉到这一切。

最新小说: 官路艳途 邻家姐姐似繁花 觉醒成为吸血鬼的我开启新生活 重生之出人头地 军婚撩人 大夏龙帅 重生1979,老婆让我接盘 综影视之大佬总是黑化 洪荒降临现实,我提前夺取东皇钟 重回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