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记·宜春这两年(4)
易中生
住进这个小区前,不要说小区的邻居,就是整个宜春城区,除下几个大学同学前面有些交往,其他人根本不熟识。这样在这里打招呼当然就没有必要在工作地那样讲究了,在那里,除下不认识的人,只要是有过一面之交的,最起码要点过头,而多有交道的,还真要琢磨打招呼的方式,对臭味相投的,对不对胃口的,对有权势的,总不能用一套话敷衍吧。而现在在这里,可以任何人都视而不见,也可以主动或被动搭讪,对方愿意交流,三两句话寒暄后,值得多谈,诚心自我介绍,下次见面就可以深聊了。
我们这个小区,多是本地人,有城区的,也有乡下的,年青人都要早出晚归,而一些喜欢打卜克搓麻将的,只要一上桌,三五圈后,不是熟人也知道大概了。我没有这样的爱好,走路还是会的,一次问一多有招呼的邻居,说你与前面一栋的胖子早就是熟人吗?他说不是,只是在走路时交流几句都觉得对劲,所以后面才每天相约一起散步。可以说,只要自己愿意与他人交往,到哪里都不会孤独。
因为本地人比较多,在上了年纪的人中,说能互相听懂的普通话的人不多,特别是几个宜春本地人在一起闲聊,我们本来离这里也就是百把公里,但能听清楚的估计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如果我也穿插其间,他们就会用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交流。这宜春话,不管是语音还是词汇,就是我这多走了几个地方的人,也不容易听出来转译过来,更不要说会说了。但与宜春人交谈时,有人也会琢磨我是哪里人,他们总是猜我是万载人。实际上,上高万载宜丰这三个县的口音有区别,但不大,起码就是各自用自己的地方话对话,不能听懂的很少。而宜春与万载相距最近,所以听上高话和宜丰话为万载话也就不觉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