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去的时候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摊位全部摆满,人头攒动,经营的品种与别处大同小异,只是这里更丰富,更多样。因为这个市场的物价可以认为是超市及其他小市场的参考基准,所以这里的物品的价格就可以看作上高经营物品的整体价格。五花肉23元,牛肉50元,草鱼6.5元,红辣椒9元。而我觉得冬笋4.5元就比较便宜了,卖冬笋的还是二道贩子,他们的进价会更低。其他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在二楼占了大部分空间。
县城农贸市场在这几十年已经翻盖过多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没有专门的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主要就是在河南的一条与锦江同走向的街上,当然最热闹的就是靠近浮桥的一段,后来河北住户越来越多,又把重心转移到了河北和平路两边。而真正有集中交易的农贸市场是八十年代初,在现在的人民医院旁县幼儿园这个位置,只有两旁凉亭式的房子,我估摸就是两三亩地宽,因场地太小,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在现在的建设路实小前面盖了一个大些的农贸市场,当时这建设路没有开通,现在的宣化路口一带还没有路通行,大多是菜地,后来这路要开通了,到八十年代末,在现在的农业银行边上,盖了一个比较大型的凉亭式的农贸市场,在经营了好几年后,听说由客商投资,在原址上翻盖成大厅式的农贸市场,这个时候,这农贸市场就显得比较大气了。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这个市场就显得越来越小,很多农产品交易只能移到周边的空地和马路上进行,这样既影响交通,也影响市容,再同类物品不能相对集中,如果想买到合适的物品,几乎要把这里里外外逛过遍。现在好了,只要进了这市场,在某一个区域就可以询价购买了。
县城农贸市场的变化,我觉得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县城人口和生活的变化。不过,昨天我在这周边看到,还有些物品在这小街小巷进行,估计有的人是为了行方便,也可能在市场内来晚了难找到摊位,我就看到在二楼,市场管理人员在催卖菜的互相之间挤一挤,不要摆在过道上。从这趋势看,扩大农贸市场的时间不会要很长。当然县城有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市场也是很正常,但这几十年来,比如河南有一个场面也不小的农贸市场,多年了,就是经营不起来,不管是卖的还是买的,都喜欢到这个大市场来,可能就是这里有最终的定价权。
2020.11.28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