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自古皆是以农为本,粮食乃国之重。
粮食收成提高,百姓吃饱饭。
可实际上,辛苦的是百姓,获益层层剥削,税收改革势在必行。
历代税收改革都在田、税两字,改成的延续王朝辉煌,没改成的走向灭亡。
但自古主持改革的那些人,大多结局惨淡,名声也不大好。
商鞅车裂而亡,王莽国灭人亡,张居正死后被清算。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庆历新政轰轰烈烈开始,黯然收场,为首几人陆续贬放出京。
王安石变法也以失败告终,他本人虽然只是流放出京,可长子却被迫自杀。
但若是帝王厉行改革成功,大多的帝王都继往开来、奠定盛世基础,延续王朝,青史留名。
比如汉武帝、魏文帝、唐太宗。
当然对于新政改革而言,最适宜的时间自然是雄主初登宝位后彻底掌权。
英雄迟暮的道理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极为不愿面对的一件事。
年轻时雄心壮志、性情刚毅的帝王到晚年,大多都会选择宽仁,力求平缓过渡。
哪个帝王都想要个好名声。
康熙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有乌苏里之前的成果,康熙也不会让一个女子去主领育粮。
大病一场,康熙已经做好死后的打算。
身为大清之主,他不会见大清沉疴而视而不见,却也没想要一步到位改革。
以后的事自然会由他的儿子继续去做,路他会铺好,能走到哪一步就看胤禛能力。
一年不到的时间成功在南方试种成功了‘御稻种’,康熙是最为自豪的。
‘御稻种’可是他亲自研发的,功劳怎么说他也是占了一半多。
心情极好的康熙,大肆宣扬了一番‘御稻种’的产量,重赏了胤祉一行人。
乌苏里以苏林的身份接受了封赏,原以为到这里就没有了,没想到乾清宫洗尘宴也有她的一份。
听到她要跟着胤禛一块去乾清宫时参加宴会,她有些难以置信。
因为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就没有例外,除非是宫女侍女。
一听又是以苏林的身份去,上妆完胤禛却让她卸掉,乌苏里也回过神了。
这不是间接的摊牌嘛。
今日去乾清宫参宴的大臣,都是南书房和六部尚书。
现在的宗室有实权的王爷基本上都没有,有权的那几个在康熙病重时跳得太欢,投了胤禩,结果死的死降爵的降。
庄亲王、显亲王已年老,不知是不是康熙太高兴,特赐步撵请他们进宫。
除此之外,康熙还给在尚书房的几个皇子允了半日假,让他们也参宴。
弘暻几个却是没允他们来。
可以说,参宴的人里头没几个不认识乌苏里。
加上没刻意上妆,也没什么效果。
明眼人一瞧,心里门清儿。
果不其然,乌苏里一进去,殿内都悄无声息的看向她。
跟着胤禛一块行了礼,乌苏里很关心自己要坐哪里。
太监引着去下首最前的一张席。
其他的都是一桌一椅,乌苏里看着那两把椅子,看了看胤禛。
乌苏里:这是装都懒得装好了吗?
坐定后乌苏里刚好对上庄亲王打量的眼神,大概是老了眼神不咋好,庄亲王和显亲王都盯着乌苏里看了半晌。
直到被一旁的胤祉打岔,才移开目光。
乌苏里一身满不满,汉不汉的道长打扮实在是引人注目,不过在场的人频频侧目。
见惯了权贵,乌苏里倒也没那么紧张,就是觉得被看穿的滋味难以言说。
女席办在承乾宫,除了宜妃、惠妃,就只有诸位皇子福晋在场。
如果不是乌雅氏犯了事,或许如今宫中风光无二,佟皇贵妃如坐针毡。
佟皇贵妃如今是宫中第一人,康熙虽没打算立后,但胤禛继位,佟皇贵妃便是皇贵太妃。
看在佟家的份上,胤禛都不会薄待了她。
更何况,那时后宫里没有太后,皇后更不会没事找事为难一个皇贵太妃。
不过此刻的乌拉那拉氏是真真切切的觉得地位不稳。
眼看着乌苏里跟胤禛去了乾清宫,只能安慰自己是胤禛的原配嫡妻、出身大族。
嫡妻该有的脸面,胤禛也给了。
但她还是不禁担忧起自己的未来,她没了宠爱,也没了嫡子,若是皇后也没了……她又能怎么办?
乌苏里如果知道乌拉那拉氏的想法,肯定会跟胤禛说自己推测的一点没错。
她‘挡路石’的身份已经深深印在后院之人的心里。
摆在她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一是继续默默无闻为胤禛奉献,不出名不为利,可乌苏里却不是圣人。
再者她还有个系统,需要推广值,名望越大推广值增长越快。
二就是展示能力巩固地位。
乌苏里不希望胤禛后院中有人凭宠对付自己,她最担心的就是送她来这里的人又借什么天运打压她。
后史的年贵妃、熹妃,于乌苏里而言都是隐藏的炸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396.
自古皆是以农为本,粮食乃国之重。
粮食收成提高,百姓吃饱饭。
可实际上,辛苦的是百姓,获益层层剥削,税收改革势在必行。
历代税收改革都在田、税两字,改成的延续王朝辉煌,没改成的走向灭亡。
但自古主持改革的那些人,大多结局惨淡,名声也不大好。
商鞅车裂而亡,王莽国灭人亡,张居正死后被清算。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庆历新政轰轰烈烈开始,黯然收场,为首几人陆续贬放出京。
王安石变法也以失败告终,他本人虽然只是流放出京,可长子却被迫自杀。
但若是帝王厉行改革成功,大多的帝王都继往开来、奠定盛世基础,延续王朝,青史留名。
比如汉武帝、魏文帝、唐太宗。
当然对于新政改革而言,最适宜的时间自然是雄主初登宝位后彻底掌权。
英雄迟暮的道理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极为不愿面对的一件事。
年轻时雄心壮志、性情刚毅的帝王到晚年,大多都会选择宽仁,力求平缓过渡。
哪个帝王都想要个好名声。
康熙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有乌苏里之前的成果,康熙也不会让一个女子去主领育粮。
大病一场,康熙已经做好死后的打算。
身为大清之主,他不会见大清沉疴而视而不见,却也没想要一步到位改革。
以后的事自然会由他的儿子继续去做,路他会铺好,能走到哪一步就看胤禛能力。
一年不到的时间成功在南方试种成功了‘御稻种’,康熙是最为自豪的。
‘御稻种’可是他亲自研发的,功劳怎么说他也是占了一半多。
心情极好的康熙,大肆宣扬了一番‘御稻种’的产量,重赏了胤祉一行人。
乌苏里以苏林的身份接受了封赏,原以为到这里就没有了,没想到乾清宫洗尘宴也有她的一份。
听到她要跟着胤禛一块去乾清宫时参加宴会,她有些难以置信。
因为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就没有例外,除非是宫女侍女。
一听又是以苏林的身份去,上妆完胤禛却让她卸掉,乌苏里也回过神了。
这不是间接的摊牌嘛。
今日去乾清宫参宴的大臣,都是南书房和六部尚书。
现在的宗室有实权的王爷基本上都没有,有权的那几个在康熙病重时跳得太欢,投了胤禩,结果死的死降爵的降。
庄亲王、显亲王已年老,不知是不是康熙太高兴,特赐步撵请他们进宫。
除此之外,康熙还给在尚书房的几个皇子允了半日假,让他们也参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