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讶然。
他有想过李振华会认领700万元的产值任务,但是不想不到他真的把700万的任务全部压在这三家公产个身上。
他一直怀疑,李振华可能会像他一样,想办法从外度引进几家企业,和莫钦等三家企业共同承担任务指标。
毕竟时间还有一年,引进几家工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李振华在市里似乎有些背景,说不定真能拉来几间工厂,就像他通过老子的关系拉来糖饼厂、纸箱厂、机械厂一样。
想不到竟然不是,居然把全部任务压在莫钦的中药厂这几个乡镇企业身上。
真是可笑!
凭他们几个,怎么可能完成700万元的残值任务,打死赵东都不信!
他可是清楚,县城里的那么多国营大厂,也没几个年产值有几百万元的。
凭什么莫钦几个农民可以做到那么大?不科学!
就算他们会发展的起来,也要时间去发展,去沉淀啊。
要知道,现在只是建厂第一年!
第一年产值就几百万,上千万?
这已经不是政府提倡的跨越式发展这么简单了,这是火箭般上升啊!
胡文勇、韦昌光傻了。
他们一直担心李振华搞平均分配,所以早早替赵东出头,拒绝增加任务。
谁知李振华根本不是这样想,直接大包大揽,把增加的指标全部由自己主导的几个企业吃下!
根本不考虑赵东的工业园!
其他办、所、站以及各个村的村长、支书也是十分惊讶。
别人分配任务,都是分给别人多一点,分给自己少一点,这样压力就在别人一边,自己轻松完成任务多香!
李振华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干!
就是唐艳秋、刘德行、黄武等李系人马,也对李振华的大包大揽很是不解。
他们与李振华的关系相对密切,对莫钦的中药厂、覃嘉华的兽药厂、卢青的修造厂有较多了解,知道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
但是也不敢想象他们可以做到六七百万的产值!
无论如何,他们不过是刚刚建立不久的小微企业,应该给予关怀和扶持,让他们逐步茁壮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唯一不意外的是张娜!
他可是跟随李振华一道,亲眼见证莫钦如何获得强大的资质条件,卢青是如何取得中柴这个庞然大物的合作的。
这样的企业不发展,谁还能发展?
兽药厂虽然条件差一点,但是既然李振华这么看好,肯定也有其道理。
所以,对李振华,张娜现在的态度,是无条件相信!
李振华说他们能够产出700万,就一定能够产出700万!甚至更多!
这就是对一个了解之后的人的充分的信心。
“李乡长,你说莫钦的工厂能够产出400万,有什么根据?是不是信口开河?”寂静了许久,胡文勇率先提出质疑。
他和赵东一样,怎么也看不出几个个体户工厂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在他的思维里,仍然是迷信国营企业!
“因为他们的产品有市场需求,他们生产了适销对路的产品!”李振华说道。
“呵呵!”胡文勇不以为然,“哪个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需求?哪个企业的产品不适销对路?李乡长不会说我们乡其他的工厂就不适销对路吧?”
他想将李振华的军。
如果李振华承认,就是对其他企业的歧视,就可以对他展开批判。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李振华毫不忌讳,直接承认。
说实话,他一直不看好工业园的几家工厂。
九十年代,国营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中小国营企业,维持都日渐艰难,你还跑去扩建分厂,大肆举债,只会死得更快。
“你这是搞歧视!”胡文勇很不满,立即展开攻击,“按照李乡长的意思,只有你搞的工厂有前途,其他的工厂没前途?你这是看不起谁呢,太自大了!”
“自大?”李振华冷冷道,“如果你觉得哪一间工厂更有前途,可以,你领任务400万!我们只领100万任务都行!”
胡文勇顿时哑口无言。
他哪里敢领任务,别说400万,就是100万他都不敢说能够完成。
说白了,他就是会站道德的制高点指指点点而已,真实本事基本没有。
后世俗称键盘侠。
散会后,山塘、河湾的村长、支书吴有才、陈树军、罗兴初、邵德明被李振华叫到乡长办公室。
“乡长,是不是有什么指示?” 吴有才他们和李振华很熟,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单独找他们。
李振华亲自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茶,才说道:“关于农业增长的300万元产值指标,我想分给你们两个村完成……”
……
赵东行动很快,干部大会结束没多久,纸箱厂进驻,开始建设!
当然,建筑工程队都是赵东介绍的,赵东也以视察的名义,有事没事往工地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赵东讶然。
他有想过李振华会认领700万元的产值任务,但是不想不到他真的把700万的任务全部压在这三家公产个身上。
他一直怀疑,李振华可能会像他一样,想办法从外度引进几家企业,和莫钦等三家企业共同承担任务指标。
毕竟时间还有一年,引进几家工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李振华在市里似乎有些背景,说不定真能拉来几间工厂,就像他通过老子的关系拉来糖饼厂、纸箱厂、机械厂一样。
想不到竟然不是,居然把全部任务压在莫钦的中药厂这几个乡镇企业身上。
真是可笑!
凭他们几个,怎么可能完成700万元的残值任务,打死赵东都不信!
他可是清楚,县城里的那么多国营大厂,也没几个年产值有几百万元的。
凭什么莫钦几个农民可以做到那么大?不科学!
就算他们会发展的起来,也要时间去发展,去沉淀啊。
要知道,现在只是建厂第一年!
第一年产值就几百万,上千万?
这已经不是政府提倡的跨越式发展这么简单了,这是火箭般上升啊!
胡文勇、韦昌光傻了。
他们一直担心李振华搞平均分配,所以早早替赵东出头,拒绝增加任务。
谁知李振华根本不是这样想,直接大包大揽,把增加的指标全部由自己主导的几个企业吃下!
根本不考虑赵东的工业园!
其他办、所、站以及各个村的村长、支书也是十分惊讶。
别人分配任务,都是分给别人多一点,分给自己少一点,这样压力就在别人一边,自己轻松完成任务多香!
李振华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干!
就是唐艳秋、刘德行、黄武等李系人马,也对李振华的大包大揽很是不解。
他们与李振华的关系相对密切,对莫钦的中药厂、覃嘉华的兽药厂、卢青的修造厂有较多了解,知道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
但是也不敢想象他们可以做到六七百万的产值!
无论如何,他们不过是刚刚建立不久的小微企业,应该给予关怀和扶持,让他们逐步茁壮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唯一不意外的是张娜!
他可是跟随李振华一道,亲眼见证莫钦如何获得强大的资质条件,卢青是如何取得中柴这个庞然大物的合作的。
这样的企业不发展,谁还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