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重重地敲了下讲桌,试图唤回学生们的注意力,可学生们陷入了躁动之中。
长期的理论性学习,使得他们心底的渴望愈发强烈,留恋着门外的打斗场面,没有回过神来。
“泼妇,稍微安静一些,不要打扰我的课程。”李老师气不打一处来,猛地推开前门,高声嚷嚷道。
赵琢影借此混乱的时机,迅速翻看起了破破烂烂的课本,若能找出李老师的真正目的,那就再好不过。
后半部分的内容晦涩难懂,几乎都是由鬼画符来代替,语言上显然是无法描述,他暂时也看不出头绪。
于是他翻到了第一页,望着“诡象的觉醒、开发以及运用”,认真地研究起来。
所谓觉醒,与他惯有的认知相差无几,通过生前掌握的灵感,觉醒出来的诡象强弱亦有不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高灵感之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诸如孔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子”二字,被红色的笔迹标注出来。
接下来,就是诡象的开发方面。
主要描述的是,在最开始掌握诡象的时候,人们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不可一世的自负,这一类人将会频繁催动诡象,降低自己的精神力,最终自取灭亡。
其次是不可避免的滥用,只要尚且没有丧失人性,就会陷入其中,深受困扰。
尤其是在人们醉酒、起夜以及愤怒的时候,效果更甚,而且往往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存在着极强的成瘾性。
这就导致,意志力的不断腐蚀、降低,最终直接影响到精神力的安危。
最后,也是他最关注的内容,就是诡象的运用方面,洋洋洒洒地写满了数张正反面。
李老师将门砰地关上,将脑袋缩回了教室,驱赶着好奇心过盛的学生们。
赵琢影不得不观其大略,并且迅速地摆正心态,重新面对这位深不可测的老师。
“诡象的运用,是可以摒弃副作用的。”他将课本合上,嘴里却在小声念叨着一个段落。
那个段落相当深刻,令他历历在目:诡象通常来说,都会附带着适得其反的副作用。
高尚之人死于卑贱的企图。
多情之人死于无人问津。
孤独之人死于熙攘闹市中。
奋发之人死于大势所趋的绝望。
沉湎过去之人死于崭新未来……
这些绝不是空口白话,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最终得出诡象的公理,脱离不了宿命论。
“宿命论”的右上方标着数字,而在一旁的注解栏里,却显示着熟悉的“未知”,像极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
可惜的是,他来不及消化这些知识,当时的心思全在诡象的副作用一栏上,徘徊不定。
李老师隐瞒了最关键的内容,诡象的催动固然存在副作用,但也拥有一个取巧的方式。
它完全可以借助外力,运用得当的话,既能达到增强诡象的效果,又避过了诡象的反噬。
不过课本上注明着,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在现实中极度难以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