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甘武觐见朱棣,俩人一番寒暄之后,甘武便向朱棣进言:“皇上,解缙此人学识渊博,他的文学造诣朝中无人能比,不过此人心无城府,所以遭人嫉妒乃至构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棣道:“柱国公的意思是,朕冤枉好人咯!”
“不,不,臣绝无此意,只是觉得像他这么有学识的人,关在诏狱里对朝廷来说是个损失,还不如让他为朝廷为天下读书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大不了让他远离南京罢了。”甘武忙解释道。
朱棣冷声道:“朕平生最讨厌的就是他这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以为自己肚子里有点东西,周围人就该把他供起来一般。”
“哼!幼稚。”
当一个臣子失去主子的宠信时,那么连他的优点都能变成杀死他的毒剑。
此刻的朱棣对解缙充满了厌恶,他真是恨不得杀了他,这样眼不见心不烦。
至于朱棣为何不杀他,没有人知道,或许朱棣对解缙还是赏识的,只是现在暂时用不上他了。
朱棣猛然看向甘武:“你怎么这么关心解缙这人,怎么,他和你有何交情吗?”朱棣的话语间流露出一丝寒意,在他心里,甘武可算是朝中唯一的真正清流,不贪不腐,不结党营私,不搞政派。
朱棣还从未见过甘武为朝中其他大臣这么袒护过,今日见自己竟只是为了给解缙说情,这难免不让朱棣多想。
甘武道:“臣与解缙素无交情,只不过是替皇上您惜才,他……”
还没等甘武说完,朱棣就打断道:“难道就因为他有学识,有名气,朕就得非用他不可吗?”
朱棣一时火气上来,对着甘武教训起来:“论名气,当年那个方孝孺如何?道衍大师称他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进城前曾告诫我务必留他性命,可最终我不仅杀了他,还诛了他十族,你看这事后又怎样,天下的读书人不还是照样为我大明效力吗?”
甘武被怼的一时无言反驳,朱棣说的是对的,这个世界少了谁都会继续轮回下去。就好比自己,在自己没来大明之前,大明朝不也一样生存的好好的吗。
“朕不想再听到任何人为解缙说情,朕不杀他已是仁慈了。”
“你回去吧!”
朱棣摆摆手示意甘武可以走了。
甘武见自己劝说无望,只得悻悻离去。
甘武走后,朱棣叫来内侍黄俨,命他传唤太子并带人将太子监国期间所处理的所有奏章全部搬来,自己要检查。
很快,一群小太监将一摞摞奏章搬到朱棣面前,多的堆成了几个小山包。
朱棣蹲坐在地毯上,随手翻阅着面前的奏章,直到朱高炽进来,朱棣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朱高炽忐忑的给朱棣行了个礼:“父皇,您、您找我?”
只见朱棣依然埋头翻阅着手里的奏章,完全没有搭理朱高炽的意思,朱高炽只好站在一旁静静地等着。
过了许久,直到朱棣感觉到脖子有些酸了,这才停下。
他起身走向旁边的卧榻,侧躺在方枕上,手中还捏着几本刚刚看完的奏章。
朱高炽偷偷瞄了一眼朱棣手里的折子,心提到了嗓子眼,有一种被人掐住脖子的感觉。
朱高炽本就身胖体虚,此刻再加上紧张,额头上不免渗出了不少虚汗。
朱棣扔出一道奏章:“这件兵部皂隶贿赂主事李贞的案子,你~处理的好啊!”
朱棣声音极寒,强大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让朱高炽跪倒在地。
“父、父皇,此案是由儿臣与六部三司当廷共同处理的,不、不会有错。”朱高炽战战兢兢答道。
“两人鞭死于廷下,三人死于诏狱,请问太子爷你找到他们收贿受贿的实证了吗?”
“回父皇,都御史陈瑛有上呈李云、叶转等四人贿赂李贞的金银来往记录。”
“那你有确认真伪吗?”
“这……”
朱高炽一时答不上来,因为他当时还没来得及辨别真伪,李贞就在陈瑛的指使下,被锦衣卫校尉当廷鞭死了。
事件起因是陈瑛上奏弹劾兵部主事李贞受贿,随即朱高炽便下令将李贞下狱。后李贞的夫人高氏在兵部衙门外击鼓鸣冤,惊动朱高炽。
朱高炽觉得此事可能自己有失察,遂在奉天殿召六部主官及三司共同会审,因此案是都察院举发的,朱高炽便让陈瑛主审。
陈瑛为人本就生性残暴,由于李贞未招供事情经过,并当廷连连大呼冤枉,皂隶叶转也随之附和。陈瑛便以扰乱朝堂为由下令将李贞和叶转二人鞭笞二十,谁知二人竟被当场鞭死。
朱高炽也未料到不知李贞竟如此不经打,仅仅二十鞭就命丧当场,这下死无对证,朱高炽只得让锦衣卫派人去李贞家搜寻“证据”。
甘武让苗辄带人前去李贞家搜查,却是没有搜出半点证据,于是朱高炽让锦衣卫搜查其他四个皂隶的家宅,锦衣卫从四人家中搜出白银加起来近一千二百两。
这个数字让朱高炽一惊,因为一个普通衙役的俸禄一年折合下来不过八两,而一千二百两是他们四个人无论如何也赚不到的巨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数日后,甘武觐见朱棣,俩人一番寒暄之后,甘武便向朱棣进言:“皇上,解缙此人学识渊博,他的文学造诣朝中无人能比,不过此人心无城府,所以遭人嫉妒乃至构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棣道:“柱国公的意思是,朕冤枉好人咯!”
“不,不,臣绝无此意,只是觉得像他这么有学识的人,关在诏狱里对朝廷来说是个损失,还不如让他为朝廷为天下读书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大不了让他远离南京罢了。”甘武忙解释道。
朱棣冷声道:“朕平生最讨厌的就是他这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以为自己肚子里有点东西,周围人就该把他供起来一般。”
“哼!幼稚。”
当一个臣子失去主子的宠信时,那么连他的优点都能变成杀死他的毒剑。
此刻的朱棣对解缙充满了厌恶,他真是恨不得杀了他,这样眼不见心不烦。
至于朱棣为何不杀他,没有人知道,或许朱棣对解缙还是赏识的,只是现在暂时用不上他了。
朱棣猛然看向甘武:“你怎么这么关心解缙这人,怎么,他和你有何交情吗?”朱棣的话语间流露出一丝寒意,在他心里,甘武可算是朝中唯一的真正清流,不贪不腐,不结党营私,不搞政派。
朱棣还从未见过甘武为朝中其他大臣这么袒护过,今日见自己竟只是为了给解缙说情,这难免不让朱棣多想。
甘武道:“臣与解缙素无交情,只不过是替皇上您惜才,他……”
还没等甘武说完,朱棣就打断道:“难道就因为他有学识,有名气,朕就得非用他不可吗?”
朱棣一时火气上来,对着甘武教训起来:“论名气,当年那个方孝孺如何?道衍大师称他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进城前曾告诫我务必留他性命,可最终我不仅杀了他,还诛了他十族,你看这事后又怎样,天下的读书人不还是照样为我大明效力吗?”
甘武被怼的一时无言反驳,朱棣说的是对的,这个世界少了谁都会继续轮回下去。就好比自己,在自己没来大明之前,大明朝不也一样生存的好好的吗。
“朕不想再听到任何人为解缙说情,朕不杀他已是仁慈了。”
“你回去吧!”
朱棣摆摆手示意甘武可以走了。
甘武见自己劝说无望,只得悻悻离去。
甘武走后,朱棣叫来内侍黄俨,命他传唤太子并带人将太子监国期间所处理的所有奏章全部搬来,自己要检查。
很快,一群小太监将一摞摞奏章搬到朱棣面前,多的堆成了几个小山包。
朱棣蹲坐在地毯上,随手翻阅着面前的奏章,直到朱高炽进来,朱棣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朱高炽忐忑的给朱棣行了个礼:“父皇,您、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