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镇最近出了件怪事,每天下午街道上几乎都看不到什么行人,据说人全都跑到了烩香楼里。
按理说饭店嘛,生意好,每天中午爆满是正常的。但是下午比中午人还多就不正常了,还有人说中午去烩香楼里吃饭的客人,有的到了傍晚才出来,这就更加奇怪了,随之而来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的人认为是店里在举行什么厨艺比赛,请了群众当评委试吃,说的像模像样的。
也有的认为是烩香楼来了什么贵人正在招聘员工,待遇优良,大家都去排队面试了。
还有些心术不正的说孙掌柜人老心不老,在烩香楼请了几个窑姐儿,在烩香楼里跳艳舞,人们都去看跳舞了。
林林总总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到最后镇里的捕快都被惊动了,急匆匆的跑到烩香楼,结果犯罪行为没发现,发现了沈暄搞的书场,一个个的有点哭笑不得。
古代基本都是皇权不下县,乐安镇也不例外,镇上的捕快其实就是几个镇上的乡绅带头招募的,孙掌柜也出了一份钱,负责整个镇的安保工作,发现烩香楼没啥事,几个捕快也没着急走,下午还是挺清闲的,跟着也听了一段书。
沈暄讲故事还是很有经验的,不过选题上倒是很谨慎,《西游记》跟《水浒传》虽然比较脍炙人口。
但是其中涉及一些反叛跟造反情结,容易被人搞文字狱,《红楼梦》情情爱爱的而且内容有些高深受众比较低,所以沈暄选择了《济公传》这本书,一个修行者破衣烂衫的行走世间,嬉笑怒骂的专爱打抱不平很明显很符合大众胃口。
沈暄倒是没把济公十八罗汉的身份也说出来,只是设定为十八岁后开始修行,学了一身的法术的修行者。
因为也不清楚这个世界有没有佛教,还得挨个解释,太麻烦了,当然也是因为怕被人家当成什么宣扬邪教,在古代这种事情也是很忌讳的。
沈暄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谨慎的人,始终讲究“持如履薄冰心,行勇猛精进事”的行事准则。
当然如履薄冰方面沈暄一直体现的很好,至于勇猛精进除了当初王者打野坑队友的时候见过,其他时候基本是看不到的,不过沈暄是不会承认自己怂的。
《济公传》作为流传广远的神话故事,其中故事也分为几大类,有宫斗,有审案查案,有行军打仗,也有神魔斗法等等,沈暄取了其中的部分觉得能讲内容,简单的改编了下,再插入些笑料,效果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今天沈暄正讲到《济公智破无头案》,只见沈暄稳坐在书桌后,舒舒服服地坐着凳子上,缓缓地开口,桌子上还摆着些点心跟茶水。
这样子搁现在非得被老先生骂死,观众也得喷死,可是异界就不一样了,说书在这里可是独一份,规矩当然沈暄说了算。
至于观众?这时代读书人愿意给一群土包子讲故事还不收费,一些有座位的观众都下意识的站着,坐着都感觉太拘谨了。
故事随着沈暄的讲解开始展开,济公的表弟王全跟老管家李福,外出来寻找济公回家完婚,家里还有先定未取得媳妇等着过门。
茫茫人海,找一个修行者,无异于大海捞针。
结果在路过萧山县的时候,李福在方便的时候捡了个包裹,里边是个妇人的人头。正好被路过的官差发现,把王全跟李福锁起来带回了县衙。
最近萧山县出了一件无头案。西门外梁官屯,有一个人叫刘喜,以贩肉为生,平时也接些屠宰的生意,刘喜家里边有个媳妇,长得很漂亮,两个人特别恩爱。
这天刘喜接了份杀猪的活计,要去东关乡一趟,去的时候太阳已经快下山了,路过萧山县县衙门口的时候碰到了当值的差人刘三。
刘三问刘喜:“兄弟,你这是去哪儿呀?天可快黑了??”
刘喜跟刘三两个人关系不错,经常闹着玩儿,听到刘三问话刘喜说:“这不是接了东关乡的活儿,跑去杀躺猪”。
刘三说:“都这个时辰了,你今天还回得来么?”
刘喜说:“今天晚上就在东关乡住下了,明天中午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