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林这么说,卢伟倒是可以反驳一下他,但农业厅长一声附和,卢伟也不敢吭声了,毕竟他是副处,厅长高他三级。
“朱厅长,秦总,来德国,必尝的有两样,一是啤酒,二是肘子,”江寒说道:“德国的肘子一种是烤的,外皮酥脆,肉比较紧实。另一种是炖的,炖的肘子皮软糯,肉也比较酥烂。配上啤酒,的确是一种美味。”
江寒对于肘子的描述没有错,卢伟此时才相信,江寒的确很了解德国。
“那就尝一尝。”水长东说道:“秦总,你的企业是养猪的,完全可以多元化发展嘛,比如说从养殖到餐饮。”
车到酒店,东西放下,稍作休息就去餐厅。
一进餐厅,里面的德国人正在喝着啤酒,啃着猪蹄子。
大家坐下之后,Haxnbauer的烤猪肘上来了。
“各位领导,正像江书记所讲,猪肘分两种。我们今天尝的这个是巴伐利亚的烤猪肘,是德国啤酒馆的必备菜。每年仅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就会吃掉近7万个烤猪肘。
“不管是烤肘子还是炖肘子,最重要的是时间。慢慢烤,慢慢炖的才有味道,不管东方、西方,在饮食方面的道理是相通的。时间是衡量价值的一个尺度标准,肘子之所以成为一道名菜,主要是因为它有时间的积累。”
小林的话听起来很有哲理。
“我看,下次可以让旅游局长过来听一听,我们省的导游要是都有小林的水平就好了。”水长东夸了小林一句。
德国人的饭量比较大,所以一个肘子的量足够大,但是味道的确是很美,再配上香味浓郁的啤酒,所以,大家都吃光了。
出酒店上中巴,大家直奔第一个考察点,艾策尔农场。
到农场,就来了一个德国人,一个大肚子的中年人,负责给大家讲解。
这个农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声名远扬,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团,所以这里有不少德国的志愿者到这里做工,或者是给考察团讲解。
德国人讲解,小林翻译。
这个农场250公顷,在德国算是中型农场。
大家一进农场就大发感慨,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农场。
种植的农作物整整齐齐,很有德国人性格中的严谨。有50公顷左右的草地,布置得则十分灵动。还有70公顷的森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出国考察团六人从京城出关,直飞德国慕尼黑。
一下飞机就有人接,这就是这次考察团的“团外团”成员:原牧集团的老板秦翰林,大象食品的老板姚中良。
全程负责考察和旅游事务的是德国一家旅游公司,这家公司是当地的华人开的,派出的司机和导游全都是华人。
旅游公司的导游看到考察团行程时连续问了好几次,这是真的吗?
国内来的考察团,名为学习考察,其实有几个是真正来学习的?不就是观兴游览吗?
特别是一些部门比如说计生办,竟然也跑到德国来学习考察,但是德国就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你考察什么呢?但总得有个由头,于是参观马克思的故乡就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特里尔是一个不到10万人的小镇,就因为是马克思的故乡,每年都有很多国内的考察团前来。
参观马克思的故居,一个小时就行了。他们到这里晃一圈,就到其他地方去玩了。
而在回去之后写报告的时候,把参观马克思故乡的时间拉长,有的甚至拉到10天,说他们一边参观,一边感悟,就在马克思的故乡搞研讨会,实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看这个考察团的行程,竟然就是考察农业,着名的景点都没有!第一次见到这么纯粹的考察团。
随队的司机和导游都很遗憾,这么下来,他们连奢侈品店都不去,自己的收入会少一大部分。
上到中巴车之后,农业厅厅长朱哲说道:“省长,咱先去酒店,东西放下之后再去吃饭?”
水长东点头道:“听你的。”
“对了,小林,中午吃什么?”朱哲问随车导游小林,小林在国内学的就是德语,来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留下了,当导游是她的第二职业。
“中午安排的是肘子,很有名的。”小林站在中巴车的门口答道。
“肘子,猪肘子?”原牧集团老板秦翰林问道。
“是的,就是猪肘子。”
“猪肘子,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猪蹄子吗?邓城猪蹄,须水猪蹄,王洛猪蹄,红烧,卤的,啥都有。我们去米其林吃大餐。”秦翰林拍拍肚子,似乎是在拍他的钱包,那意思是,我腰包鼓着呢。
“对啊,猪蹄子有啥好吃的?”朱哲说道。
在哪里住、吃什么,这些都是省外办的卢伟与旅行社商定的。
在德国,猪肘的确是一道名茶,不可不尝,哪知道这两个人上来就反对。
秦翰林这么说,卢伟倒是可以反驳一下他,但农业厅长一声附和,卢伟也不敢吭声了,毕竟他是副处,厅长高他三级。
“朱厅长,秦总,来德国,必尝的有两样,一是啤酒,二是肘子,”江寒说道:“德国的肘子一种是烤的,外皮酥脆,肉比较紧实。另一种是炖的,炖的肘子皮软糯,肉也比较酥烂。配上啤酒,的确是一种美味。”
江寒对于肘子的描述没有错,卢伟此时才相信,江寒的确很了解德国。
“那就尝一尝。”水长东说道:“秦总,你的企业是养猪的,完全可以多元化发展嘛,比如说从养殖到餐饮。”
车到酒店,东西放下,稍作休息就去餐厅。
一进餐厅,里面的德国人正在喝着啤酒,啃着猪蹄子。
大家坐下之后,Haxnbauer的烤猪肘上来了。
“各位领导,正像江书记所讲,猪肘分两种。我们今天尝的这个是巴伐利亚的烤猪肘,是德国啤酒馆的必备菜。每年仅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就会吃掉近7万个烤猪肘。
“不管是烤肘子还是炖肘子,最重要的是时间。慢慢烤,慢慢炖的才有味道,不管东方、西方,在饮食方面的道理是相通的。时间是衡量价值的一个尺度标准,肘子之所以成为一道名菜,主要是因为它有时间的积累。”
小林的话听起来很有哲理。
“我看,下次可以让旅游局长过来听一听,我们省的导游要是都有小林的水平就好了。”水长东夸了小林一句。
德国人的饭量比较大,所以一个肘子的量足够大,但是味道的确是很美,再配上香味浓郁的啤酒,所以,大家都吃光了。
出酒店上中巴,大家直奔第一个考察点,艾策尔农场。
到农场,就来了一个德国人,一个大肚子的中年人,负责给大家讲解。
这个农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声名远扬,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团,所以这里有不少德国的志愿者到这里做工,或者是给考察团讲解。
德国人讲解,小林翻译。
这个农场250公顷,在德国算是中型农场。
大家一进农场就大发感慨,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农场。
种植的农作物整整齐齐,很有德国人性格中的严谨。有50公顷左右的草地,布置得则十分灵动。还有70公顷的森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