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道:“承印叔,你别急,我现在回村见面说。”
黄承印道:“江寒,我到县城了,就准备找你呢。”
见到黄承印,江寒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
毕老三去黄沟村两次,第一次说是要挖河砂,要给村里分一半的利润,要马上签合同,让村里盖章。
黄承印没有答应,因为毕老三的话不靠谱。
毕老三几年前和平沟村达成了协议,说是要分给平沟村一半利润,最后连毛都没见着。
平沟村的支书、村长连毕老三都找不着,只能找砂厂管事的。
砂厂管事的人也都是县城有名的地痞流氓,村民们惹不起。
平沟村虽然与黄沟村只有一岭之隔,但是民风偏软,远不及黄沟村民有血性。
所以,平沟村的砂被挖得差不多了,村民们得到的也只是毕老三给他们发的工钱。
毕老三看黄承印没上当,第二次又来了,说是县里已经同意挖黄沟村的河砂,县委杨书记还划了圈,表示支持。
跟着毕老三来的还有苍山乡赵宏业乡长,悄悄向黄承印说了,毕老三到黄沟村挖村,这是县委杨时锋书记同意的。
毕老三开了一家公司,名叫金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了一个大标。
这个标是县政府对外发出的,项目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分为好几个标段。
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把黄沟、平沟包括在内的标段。
前来竞标的不少公司,不管年限还是资质,金发建设工程公司是最弱的。
谁知道最后胜出的是毕老三的公司。
江寒问了一下河务局程局长,程局长说,这个项目主要是财政局主导。
按理说具体的项目不应该由财政局来管,但是快到年底了,财政压力比较大。
搞这个“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见效最快。
财政局长没有接电话,江寒打到财政局办公室问具体是谁负责的。
刚好是财政局副局长娄家慧负责。
接到江寒电话,娄家慧说是电话里不方便讲,亲自来见江寒。
娄家慧没有见过江寒,但对江寒是心存感激。
娄家慧原先是财政局一名科长,工作业绩突出,被作为全县的典型上报到市里。
就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差一点被刷下来。
幸亏是江寒出手,让她的事迹材料格外出彩,成为全市唯一的典型推到了省里。
正因为这个原因,娄家慧才从诸多的竞争者中胜出,成为财政局副局长。
在所有局委当中,财政局排在第一位,就算是具体管项目的发改委,影响力也要排在其后。
发改委规划什么项目,规划得再好也不行,没有资金支持也落实不了。
一项工作,必须是有人干、有钱干。财政局就是解决钱的问题。
娄家慧提拔了,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江寒关键时候的出手最关键。
娄家慧一直想找机会当面感谢江寒,没想到江寒主动打电话过来了。
娄家慧来了,黄承印就自动回避。
“江科长,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年轻有为!对了,你有对象没有?”
娄家慧三十多岁,留着齐耳短发,很是干练。
“娄局长,有对象了。谢谢关心。”
“谢我干啥?我还没谢你呢。江科长,你是问河道清淤疏浚的事吧?”
“对,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涉及到黄沟村,我想了解一下。”
娄家慧从包里拿出了一大堆材料。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本来应该由县财政出钱,让公司来干。
但是三河县的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都是公司直接拿钱给县财政,县里根本不给他们一分钱。
其秘密在于,河砂太值钱了。
这些公司其实是以河道清淤之名,行挖砂卖砂之实。
挖砂卖砂赚钱,可谓是简单粗暴。
不用任何技术,挖出来就是钱!
县道、省道上,一辆辆大卡车、改造过的拖挂车都排着队,等着装砂。
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砂,绝无拖欠。
年底将近,又到了各市(县、区)排名的时候。
其中有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为了在全市排到一个不错的名次,就只能在卖砂上做文章。
因为时间短,根本来不及做什么环评,好多手续只能是随后补办。
虽说这么做不符合环保、安全生产等规定,但也只能这样了。
江寒翻了翻项目资料,其内容是路基清表、淤泥清理、土石方运送、拆除旧有构造物、河道的裁弯取直等等。
全程没有提到一个“砂”字。
其实是挖砂卖砂。
“娄局长,经过一场大洪水,黄沟村哪儿还有淤泥?全都是砂子。这个不能挖啊。”
“江科长,你别喊我娄局长了,喊娄姐,娄局长啥的听着生份。”
“娄姐,你也别叫我科长了,我只是个科员,你叫我小江就行了。”
娄家慧说道:“现在全县最好的砂,就是黄沟村的,其次是平沟村,金发建设公司早就盯上这两个地方。如果没有这两个村,就没有公司应标。因为其他河道已经挖得很深了,出砂成本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江寒道:“承印叔,你别急,我现在回村见面说。”
黄承印道:“江寒,我到县城了,就准备找你呢。”
见到黄承印,江寒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
毕老三去黄沟村两次,第一次说是要挖河砂,要给村里分一半的利润,要马上签合同,让村里盖章。
黄承印没有答应,因为毕老三的话不靠谱。
毕老三几年前和平沟村达成了协议,说是要分给平沟村一半利润,最后连毛都没见着。
平沟村的支书、村长连毕老三都找不着,只能找砂厂管事的。
砂厂管事的人也都是县城有名的地痞流氓,村民们惹不起。
平沟村虽然与黄沟村只有一岭之隔,但是民风偏软,远不及黄沟村民有血性。
所以,平沟村的砂被挖得差不多了,村民们得到的也只是毕老三给他们发的工钱。
毕老三看黄承印没上当,第二次又来了,说是县里已经同意挖黄沟村的河砂,县委杨书记还划了圈,表示支持。
跟着毕老三来的还有苍山乡赵宏业乡长,悄悄向黄承印说了,毕老三到黄沟村挖村,这是县委杨时锋书记同意的。
毕老三开了一家公司,名叫金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了一个大标。
这个标是县政府对外发出的,项目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分为好几个标段。
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把黄沟、平沟包括在内的标段。
前来竞标的不少公司,不管年限还是资质,金发建设工程公司是最弱的。
谁知道最后胜出的是毕老三的公司。
江寒问了一下河务局程局长,程局长说,这个项目主要是财政局主导。
按理说具体的项目不应该由财政局来管,但是快到年底了,财政压力比较大。
搞这个“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见效最快。
财政局长没有接电话,江寒打到财政局办公室问具体是谁负责的。
刚好是财政局副局长娄家慧负责。
接到江寒电话,娄家慧说是电话里不方便讲,亲自来见江寒。
娄家慧没有见过江寒,但对江寒是心存感激。
娄家慧原先是财政局一名科长,工作业绩突出,被作为全县的典型上报到市里。
就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差一点被刷下来。
幸亏是江寒出手,让她的事迹材料格外出彩,成为全市唯一的典型推到了省里。
正因为这个原因,娄家慧才从诸多的竞争者中胜出,成为财政局副局长。
在所有局委当中,财政局排在第一位,就算是具体管项目的发改委,影响力也要排在其后。
发改委规划什么项目,规划得再好也不行,没有资金支持也落实不了。
一项工作,必须是有人干、有钱干。财政局就是解决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