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这几天倒是清静的很,每天陪着奶奶说话聊天,逛街,串门。这天去了姨奶奶家,姨奶奶八十三岁了,已经有点糊涂了,但一听说是培元的媳妇,立马来了精神。说怎么不带孩子来,我要看看重孙子。
长山表哥说:“奶奶你太性急了吧,她们还没结婚呢。”
姨奶奶说:“怎么还不结婚啊?我要看重孙子。”
奶奶说:“快了,你等着吧,一定让你看到重孙子。”
不久前,这个话题对李玲还是个压力,但现在李玲自己也不觉得是压力了,而是有了一种紧迫感,培元在家庭和亲友们心中的分量太重了,确实有点万众瞩目的意味。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了。
晚饭时,姑姑对李玲说:“培元来电话了,让你到四叔的白铁社去看看,他让四叔做的鸡笼子怎么样,得多少钱一个,如果超过三块钱就不定了,把做出来的结了账就行,如果可用,价格又在三块钱以下,就让他多做点,后天可能食品公司的车还去拉鸡,你愿意回去就跟车回去。”
奶奶说:“明天我跟你一块去。”
爷爷说:“你凑什么热闹啊,自行车你不敢坐,这么远你走着去啊?”
奶奶说:“老四认识李玲吗?我坐三轮去不行吗?”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玲骑车去东大街路口叫了一辆三轮,说从清风巷三号到东关白铁社,蹬三轮的一蹁腿就走,李玲说多少钱啊?
蹬三轮的说:“不要钱。”
李玲骑车追上说:“不要钱我就不用了。”
蹬三轮的说:“丁爷爷坐我的车,是给我面子。你不是丁家的人吧?我怎么不认识你啊?”
问得李玲面红耳赤的搭不上话,说话就到大门口了,蹬三轮的下车就进了家门。
奶奶说:“玉山来了。”
玉山说:“您从来不坐我的车,这回我可是被叫来的,你无论如何也得坐了。”
奶奶说:“行,那就走吧。”
玉山说:“爷爷呢。”
奶奶说:“我自己去就行了。”
玉山说:“别介,我有的是力气,爷爷也一块儿去吧。”
爷爷说:“那就走吧。”
一走进白铁社的院子,李玲就看到树荫下摆着一只铁制鸡笼,一只伸头出来在白铁皮食槽里拨来拨去,另外两只鸡悠闲的或立或卧。
四婶给大爷大娘递过马扎,说:“你们说话,我去烧水沏茶。”
爷爷说:“大清早的,不喝茶,快坐下吧。”
四婶说:“这是李玲吧。”
李玲站起来问了声四婶好。
奶奶说:“你们认识?你怎么知道她的名字?”
四婶说:“不认识,猜的,跟您二老在一块儿的还能是谁啊?广林前些天在这里待了十来天,培元的情况我都了解清楚了。”
李玲说:“培元让我来看看鸡笼子。”
四婶说:“做了两个,我们先用上了,还挺方便,你看看吧。”
李玲说:“我看到了,挺好,四叔真是心灵手巧,这一个笼子得多少钱啊?”
四叔伸出两个手指晃了晃,四婶说:“料钱两块。”
李玲说:“按您店里的规矩,连工加料一共得多少钱?”
四婶看四叔瞪眼看着她,犹豫了一下说:“得两块四毛钱吧。”
李玲说:“这笼子还能做小一点吗?”
四叔摇摇头,拿起笔,写道,再小就呆材料了,还多费工,成本下不来。
李玲说:“我明白了,那就按四婶说的这个价算,四叔就安排大批做吧。”
四婶说:“做多少啊?”
李玲说:“先做100个吧,另外单做些食槽和水槽,这个得多少钱一个?”
四叔连忙摆手,四婶说:“他的意思是不要钱,都是用下脚料做的。”
李玲说:“不要钱不行,多了就不能全靠下脚料了,四婶您说个价吧。”
四婶说:“那就一毛钱一套吧。”
李玲说:“四婶四叔记住一个事,这笼子多少钱你们知道就行了,不能往外说,也不能按这个价卖,你卖贵了行,不能低于五块钱。”
爷爷说:“你们两个记住了吗?这不光是培元他们一家的事,价格乱了,就没人跟你合作了。”
四婶说:“大爷放心吧,我记住了。”
爷爷说:“我看你这笼子可以折叠的,100个笼子几天做出来?有地方放吗?”
老四两个食指叠在一起,四婶说:“他说十天做出来。”
李玲说:“我拿着那个笼子当样品吧。光凭嘴说不清楚。我明天就回村,有事给您打电话,不打电话就是没事,您进料做就是了。”
晚饭后,众人依例在嘎公嘎婆屋前乘凉聊天,收音机里播放着音乐,微风吹动,惬意的很。这几天又添了个曲桂英,跟嘎婆十分谈得来。
嘎婆说:“也不知这会儿玲玲在哪儿呢?”
至中说:“和我们一样,在院子里乘凉聊天呢。”
嘎婆说:“四天了,玲玲在家里干什么呢?”
至中说:“吃饭,拉呱,逛街,走亲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李玲这几天倒是清静的很,每天陪着奶奶说话聊天,逛街,串门。这天去了姨奶奶家,姨奶奶八十三岁了,已经有点糊涂了,但一听说是培元的媳妇,立马来了精神。说怎么不带孩子来,我要看看重孙子。
长山表哥说:“奶奶你太性急了吧,她们还没结婚呢。”
姨奶奶说:“怎么还不结婚啊?我要看重孙子。”
奶奶说:“快了,你等着吧,一定让你看到重孙子。”
不久前,这个话题对李玲还是个压力,但现在李玲自己也不觉得是压力了,而是有了一种紧迫感,培元在家庭和亲友们心中的分量太重了,确实有点万众瞩目的意味。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了。
晚饭时,姑姑对李玲说:“培元来电话了,让你到四叔的白铁社去看看,他让四叔做的鸡笼子怎么样,得多少钱一个,如果超过三块钱就不定了,把做出来的结了账就行,如果可用,价格又在三块钱以下,就让他多做点,后天可能食品公司的车还去拉鸡,你愿意回去就跟车回去。”
奶奶说:“明天我跟你一块去。”
爷爷说:“你凑什么热闹啊,自行车你不敢坐,这么远你走着去啊?”
奶奶说:“老四认识李玲吗?我坐三轮去不行吗?”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玲骑车去东大街路口叫了一辆三轮,说从清风巷三号到东关白铁社,蹬三轮的一蹁腿就走,李玲说多少钱啊?
蹬三轮的说:“不要钱。”
李玲骑车追上说:“不要钱我就不用了。”
蹬三轮的说:“丁爷爷坐我的车,是给我面子。你不是丁家的人吧?我怎么不认识你啊?”
问得李玲面红耳赤的搭不上话,说话就到大门口了,蹬三轮的下车就进了家门。
奶奶说:“玉山来了。”
玉山说:“您从来不坐我的车,这回我可是被叫来的,你无论如何也得坐了。”
奶奶说:“行,那就走吧。”
玉山说:“爷爷呢。”
奶奶说:“我自己去就行了。”
玉山说:“别介,我有的是力气,爷爷也一块儿去吧。”
爷爷说:“那就走吧。”
一走进白铁社的院子,李玲就看到树荫下摆着一只铁制鸡笼,一只伸头出来在白铁皮食槽里拨来拨去,另外两只鸡悠闲的或立或卧。
四婶给大爷大娘递过马扎,说:“你们说话,我去烧水沏茶。”
爷爷说:“大清早的,不喝茶,快坐下吧。”
四婶说:“这是李玲吧。”
李玲站起来问了声四婶好。
奶奶说:“你们认识?你怎么知道她的名字?”
四婶说:“不认识,猜的,跟您二老在一块儿的还能是谁啊?广林前些天在这里待了十来天,培元的情况我都了解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