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率三万精兵从关中开拔不久,秦昇率领的一万三千多兵马出现在了金墉城的东面。
当天下午,王世充也率领三万兵马出现在了金墉城的西面。
只是王世充并没有选择跟秦昇合兵一处,而是在金墉城的西面安营扎寨,与秦昇统帅的兵马一东一西围困金墉城。
听说隋军围城,李密不顾自己大病初愈,亲自登上了城头,想要查看城外隋军的情况。
他先去了东城,看到城下的隋军营帐绵延数里,旌旗蔽日,内心不由猛然一沉。
不过当他看到隋军大营前面只有十几工匠正在不急不慢组装孤零零的几台投石车时,又忍不住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猜到应该是隋军北上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随军携带的粮草辎重并不多,否则也不至于如今攻城在即了,却只能拿得出可怜的几辆投石车。
这对于自己而言倒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要知道金墉城始建于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又将其扩建为军事堡垒,城小而固,为巩固戍守要地,可谓是易守难攻。
秦昇统帅的隋军虽说骁勇善战,但想用区区几架投石车就攻下固若金汤的金墉城,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看过城东秦昇统帅的隋军之后,李密又登上了城西的城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场景。
只见城西的隋军大营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量工匠在组装着一台台攻城器械,井阑、投石车、攻城云梯和攻城槌一应俱全,一副誓要攻下金墉城的气势。
看过城东城西的隋军情况之后,李密心中当即便有了底。
隋军攻城,只能是以西面王世充统帅的隋军为主,他们瓦岗军也该将防御的重心放在西面。
而他与王世充交手一年多,很清楚王世充带的兵都是什么成色,跟秦昇统帅的隋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也就是,只要自己能击退城西王世充统帅的隋军,金墉城便可高枕无忧。
甚至他们根本不需要击退王世充统帅的隋军,只要能够抵御住来自城西的进攻,坚持到关中援军的到来,便可以对城外的隋军内外夹击,一举击败他们,好好出一出虎牢关之败的恶气。
随后,李密便对城中的兵力部署做出了调整,将精兵强将全部调往城西,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去守城东,由大将赵君德和郝孝德统领。
安排好一切之后,李密便回自己的大元帅府继续养病了,并且难得睡了一个好觉。
因为他相信,在自己如此针对性的周密部署下,金墉城定然可以高枕无忧!
……
另一边,当王世充知道城东的隋军大营前只有孤零零几台投石车,甚至连一架攻城云梯都没有时,哪里还坐得住,当即派遣使者来城东的大营见秦昇。
只是这次的使者并不是秦昇的老朋友张公谨,而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之所以不是张公谨,是因为他上次去见过秦昇之后,王世充对他谈回来的条件很不满意,自此便彻底冷落了他。
而张公谨也没有惯着王世充,没过多久便弃官而去,从此便没了消息。
对于这个王仁则,秦昇却是早闻其名。
毕竟他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功夫片《少林寺》,里面的大反派就是王仁则。
不过历史上的王仁则却是跟家奴梁百年鸩杀了皇泰主杨侗,让杨侗临死前在佛前发出“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的遗愿。
当王仁则被亲兵领进帅帐,秦昇看到的却是一个身材魁梧高鼻深目的年轻人,与中原人的相貌有很大不同。
秦昇这才想起王世充是西域胡人,本来姓支,祖父支颓耨早逝死后,他的祖母改嫁给霸城一个姓王的人,他的父亲支收便跟着继父改姓了王,从此他们这一脉便全部姓了王。
想到王世充曾经想将他唯一的女儿嫁给自己,秦昇心中就不由一阵好笑。
希望自己错过的不是巴扎娅这种级别的美人。
倒是王仁则见到秦昇,慌忙躬身向小不了他几岁的秦昇躬身施了一礼:
“末将王仁则,参见大将军。”
因为沾叔父王世充的光,王仁则官至鹰击郎将,归十二卫统辖,因此在秦昇这个十二卫大将军自称末将。
“王郎将不必多礼。”
秦昇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面前表现得谦恭有礼的年轻人,完全无法跟历史上那个毒杀皇泰主杨侗的狠人联系到一起,只能说人不可貌相。
“多谢大将军。”
王仁则谢过秦昇,看着眼前这个比他小了好几岁却位高权重的十二卫大将军,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如果当初张公谨办事得力一些,说服得了他做他们王家的女婿,说不定他们王家如今已经灭了瓦岗,权倾东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