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人本身的智能来自于对于天生就有的思维预演能力,看多了物体的运动之后,见到前一秒的小车,就能大概预想出下一秒的运动来?”,柳晓渝问道:“而你的人工智能就是模仿这种学习方式设计的?”
“是的,虽然不仅是视觉和空间感知上的预想,而是更广义的一种预想训练。”,江铭补充道。
“我的天,这太不可思议了。”,柳晓渝惊叹不已,她攥紧了双手,激动地对江铭道:“江教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不可以理解说,这个人工智能它不需要学习任何物理定律,就能学到小车的运动模式?”
“这样说的话,岂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的模型?”,她的声音越发大了起来,周围吃饭的食客都侧目向她张望。
柳晓渝注意到周围人的反应,有点不好意思地压低了声音,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江铭,继续道:“有没有可能,让人工智能来学习数据,总结物理定律呢?”
“这恐怕不行。”,江铭的话仿佛给柳晓渝泼了一盆冷水:“你说的这是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范畴。”
“这也是信息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虽然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做预测,但是你要它总结为什么事情会这么发展,甚至创造出一系列数学公式揭示物理规律,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柳晓渝原本激动的表情瞬间萎靡了下去。
她没再提出新的想法,也没再说话。
两人沉默地吃完了剩下的食物,散步回了能源研究所的园区...
...
之后的几天,江铭一直在旁观柳晓渝工作,看她是如何根据第39次实验的数据调整磁场控制算法的。
据她分析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一次实验的失败是由于粒子间互相关联的集体运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波,使得粒子在回旋运动中产生了回旋阻尼影响了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调整极向磁场的增长速度,防止与环向磁场垂直方向运动的粒子超过一定数额。
一套复杂的推导与调整看得江铭一头雾水。
这工作简直不是人干的,柳晓渝到底是怎么从这么复杂的数据里看出来需要调整哪里的?
三天后的夜晚,第40次实验正式开始了。
有了新的项目资金注入,孟致城再次变得财大气粗起来,不仅把上次实验中损毁的两段线圈和第一壁红外检测仪换掉了,甚至没检测出问题的剩下17圈线圈也都换了新的。
毕竟线圈在如此高电流的冲击下,可能就有了微弱的电阻变化,不如直接换新的。
“华国环流一号,第40次聚变反应实验开始!”,一切准备就绪后,孟致城冲着对讲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