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ICML会议整整开了七天。
按照前些年的情况,信息学会议的投稿量也才1000出头,按照一般20%左右的录用比例,一共200篇的中稿,会议差不多三天就能开完。
然而由于今年下半年信息学领域的大火,这一次的ICML投稿量空前火爆,达到了惊人的5000篇。
即使主办方加大了poster的比例,只允许少量获得oral的研究者上台讲演,还是把会议生生拖到七天才开完。
江铭在这些天里,不知道拒绝了多少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工作邀请。
无论对方开出多么优渥的条件,江铭都以要在金陵大学办实验室为由回绝了。
就这样,仍有许多研究员不死心,想要把自己实验室的学生送到江铭那边去实习合作。
江铭这几天收到的强塞过来的简历都有上百份了。
这火热情景就连他都感到无比恍惚,想到五个月前自己还是个连上大学都找不到门路的高中生,而如今,他已经成了众多初级研究员想要来做学生的天才教授了。
不过让江铭没想到的是,自己突破图灵测试的消息,这七天中在国内愈演愈烈。
在华国上层的授意下,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就连江铭读了五年高中,在最后一年才被录取进入金陵大学的事情也被扒了出来。
【震惊!天才研究员江铭曾经也是一名“学渣”!】
【江铭研究员的艰难求学之路。】
【从高五学生到天才研究员,他的坚持教会了我们什么?】
一连串的报道激励了无数华国的中学生,还引发了一些人对于教育选拔机制的讨论。
“原来就连江铭这样的天赋型选手,曾经都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时期吗?我感觉我又有信心了,冲冲冲!”
“感谢江铭缓解了高四还没考上大学的我的焦虑!”
“之前知道江铭十九岁我还震惊于他这么小就有了如此成就,结果你告诉我他高中读了整整五年?也就是说他今年刚刚入学金陵大学,就成了中级研究员了?”
“感谢江铭同学的不放弃,让我们华国多了一位优秀科研人。不过,我想是否还有像江铭一样的天才,没能从高考中脱颖而出从而泯然众人了呢?”
“这样的天才总归是少数,如今的选拔方式已经在尽力保证公平的前提下筛选人才了,再说江铭这不是考上了吗?”
“我倒是觉得应该再加一条专门选拔天才的路...”
“...”
...
10月27日清晨,一架从伦敦来的飞机缓缓降落在金陵机场。
江铭戴着提前买好的墨镜,正想要随着众旅客一起离开,却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团团围住。
“江铭教授!恭喜你成为蓝星历史上首个突破图灵测试的研究员,我们华国电视台想对你做个专访...”
“您好,我是科技周刊的记者,江铭教授,我想替广大澄宇智能的用户们问您一下这个突破图灵测试的AI什么时候可以上线公测呢?”
“江铭教授,请问您的这款AI叫什么名字呢...”
“江铭教授!如此强大的AI是否会对普通人工作造成挤兑呢?”